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探寻中国式祭祀礼仪中的法文化

发布时间:2016-10-7 10:25:40   点击数:
清明探寻中国式祭祀礼仪中的法文化

清明祭祀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人们制备供品向祖先以行礼,表示崇敬并求得保佑。祭祀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有关祭祀的礼仪也不断丰富。在传统礼法结合的社会里,法律一直与礼仪相伴相随,因而,蕴含在祭祀礼仪中的法文化也十分悠久。

秦汉时期,有关祭祀礼仪方面的法律有《宗庙仪法》、《庙乐》和《傍章律》,其中《宗庙仪法》是对园陵庙寝的祭奠加以规范,《庙乐》则规定了祭祀仪式中演奏乐曲的程序,《傍章律》涉及宗庙、陵墓、守丧等方面的礼仪制度。

到了唐代,礼仪法开始了专门化、法典化的新阶段,先后有《贞观礼》、《显庆礼》、《开元礼》等多部法律,而有关祭祀礼仪的内容也就愈加丰富。唐代对官员宗庙祭祀国家祀典中往往也有规定,如《开元礼》规定:“三品以上者时享其庙宇”。

(图片来自新华网)

宋代,在总结前朝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祀仪》和《郊庙礼文》,作为祭祀礼仪的法典补充。此外,与官礼相并行,宋代的私家礼仪也盛行,如《书仪》与《朱子家礼》就有一整套关于普通百姓的家祭制度。在家庙内举行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仪式,如宋代陆游曾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

到了明清时期,《明集礼》与《清通礼》分别是这两朝的礼仪法典。以外,还有《礼仪定式》与《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其中《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是保持清代满族文化习俗的一部重要祭祀礼法。全书备载祭神、祭天、背灯、献神、报祭、求福等各种祭祀活动之祭期、祭品、仪注、祝辞及所用器皿形式图等,是满洲萨满信仰礼俗的总结。

纵观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内容宏富,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过程之烦琐,规矩之严格,场面之宏大,堪称一绝。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祭祀习俗中的大量内容法律化,转化为礼仪法。通过不断推行富有浓厚儒家色彩的礼仪法,来宣扬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进而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图片来自腾讯网)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一些人开始倡导改革旧的礼仪制度,革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定。

到现代,经过自觉的文化扬弃,传统文化的复兴,正是一个民族内部正在悄然复活的寻中华之根、寻中华之魂的强烈意识与民族自尊心。中国人对于祖先的重视,正是来自于对历史和过去的重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清明祭祖不仅仅是对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认可和依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延伸。

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项,“清明节”和包括清明的“农历二十四节气”赫然在列,足以看出国家对清明节的重视。年12月,新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增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将清明等节日设定为国家的法定假日,寄托慎终追远的情怀,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李英格综编自新华网、人民网)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3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