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的历史由来

发布时间:2021-2-25 13:56:24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3.html

清明的历史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所谓清明祭祖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祭文

(一)追思懿德

黄河黄水,黄土黄壤。始祖山麓,轩辕故乡。

黄帝伟业,勋绩皇皇。少典之子,名震八方。

启迪蒙昧,告别洪荒。定都有熊,创制度量。

教民耕牧,食有余粮。种桑养蚕,缝衣制裳。

筑宫建室,暑避寒藏。造车作舟,道通路畅。

音律器具,历数岐黄。创新图腾,嫁娶婚丧。

任贤举能,整纪肃纲。礼仪渐备,文明发祥。

华夏一统,龙帜高扬。薪火相传,万事流芳。

(二)秉承祖志

秉承祖志,续写华章。锲而不舍,饱经沧桑。

风流人物,再铸辉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开拓图强。开放改革,百业兴旺。

科学发展,虎跃龙骧。又好又快,民富国强。

山川秀美,鸟语花香。社会和谐,兰蕙芬芳。

依法治国,民本为上。八荣八耻,引领风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fsxg/13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