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风俗习惯 >> 千年算盘不衰,神秘文物揭开其起源之谜,依
算盘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传统的计算工具,它的出现被世人称赞。即便今日时代,电子信息如此发达,它也没有被遗忘,依旧活跃在店铺的各个角落。
要知道,古时候的计算工具是经过不断演变的,刚开始,人类对于数字的认知并不是很强,在地上捡一些木棍进行计量单位的表达。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开始崭露头角,相比之前的算数方法,人们需要更加强大的工具作为支撑。
也就是在这时候,算盘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解决了当下社会的难题。但这个发明是如何出现的,哪一年出现的,又是谁发明的。这些问题,没人能回答上来,从清朝年间,一些专家就开始对它进行研究。可答案五花八门,谁都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第一种说法,是说算盘起源于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期。之所以有这样论,全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的著作。他曾亲自撰写了《数述记遗》这本书,在其中详细的记载了“珠算”。
徐岳文言“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北周的数学家甄鸾给出了注解,他认为这里的“控带四时”是指“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而“经纬三才”是指“其珠游于三方之中。”
这些文字的出现,却被认为是最早的珠算记载。除此之外,还有佐证的记录,在年的时候,考古学家曾经在沂南古汉代墓穴中发现了“拓片”。
这些“拓片”竟然成“长方形盘,盘中有三格,每一个上都出现了珠子状的物品。”那个样子像极了如今用的算盘。所以算盘出现在东汉的传说,是有证明的。
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却给出了解释,《数术记遗》这本书记载的计算工具只可做到“加减法”想要跟以后的“乘除法”相比,还差得远,与其说那是算盘,倒不如认为那是“卜卦”用的物品,为以后的算盘出现打下了基础。
既然算盘并不是出现在东汉,那么专家和学者又提出了新的时间点,那就是唐代。谁都知道大唐全盛,当时的社会经济几乎高度发达,对于算数的要求也相当高。
最重要是在《清明上河图》中,算盘赫然被画在了里面。这就说明,宋代时期,算盘已经被普遍应用了。在古代,车马很慢,消息不通,一个新鲜物件的出现会经历大量的时间传播。
五代十国的阶段,天下大乱,百姓的生活都苦不堪言,哪有时间去宣传算盘。所以能在宋代画作中出现算盘图,那么唐代时期,算盘就已经普及了。
而且,很多人认为,“开元盛世”的时候,算盘就出现了。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家恢复了平静,经济又重新繁荣,需要算盘的地方大有人在,这样一来,唐中后期就是算盘普及最为广泛的时刻,这也是珠算产生的重要标志。
不过,《清明上河图》毕竟是千年前的文物,一些画面早已老旧,再加上色彩模糊不清,一些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画上的算盘像是水牌或者钱盘。如果只是拿一幅画推断时间,实在不能够服众,没有事实的根据,无法让世人相信。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说法,而这种说法,却得到了实物的认证,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算盘出现的时间点是宋代。
年,在河北巨鹿的一处山村里,考古学在古墓里挖掘出来一颗珠子,确认是算盘上的物品。经过坚定,这颗珠子是宋徽宗年间的文物。
珠子是木头材质的,样式成鼓状,中间有孔穿过,四周被打磨得非常光滑,不用多说与现在的算盘珠一模一样。这样一来,有了实物佐证,专家们普遍接受了宋代起源的说法。
随后还有人拿出了宋代的书籍佐证,有北宋元丰年间的《算珠集》、南宋时期的《走盘集》。虽然这是从网上搜寻到的,但听名字就可以知道,一定是与算盘有关系。
再不济,还有一本北宋的书籍,乃是钱易所写的《南部新书》,乍听名字没什么特别,但书中有大量鼓珠之术。而这些鼓珠八成就是算珠。即便是这样,有些人还是提出了不同意见。仅凭一颗算珠,代表不了什么,既然想要证明,主盘就非常重要,可在墓碑中并没有发现,更何况列举出来的那两本早已失传的书籍,里面并没有算盘图,这是最大的争议点所在。
不过,这件文物的出土让世人眼前一亮,在算盘出现的生涯中,一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这也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虽然后面还有不少争议,甚至到如今,算盘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并没有定论,但无论如何,算盘的出现都是中华文明璀璨绚烂最强有力的代表,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