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最美听雨诗词,感受跳跃的音符,品味古典意

发布时间:2024/8/9 12:13:09   点击数:
白癜风如何控制 https://m.39.net/pf/a_6311310.html

雨是天使的眼泪,跌落人间的精灵,也是艺术家的宠儿,特别富有文艺气息。已故诗人余光中先生《等你,在雨中》,不知激发了多少少男少女萌动的心: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雨是青年男女拉近距离的催化剂,雨中漫步,堪称世上最浪漫的事。余光中用古典意象把这一情愫写得那么美。

台湾歌星孟庭苇经典名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里说:“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行李/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如果相逢把话藏心底/没有人比我更懂你”。道出了现代都市人对雨的期许。

对于古人来说,雨是用来听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诗人们在一夜的听雨中,道出满腔春愁、秋思、旅恨、闺怨,或是倾诉忧患人生,或是抒发难酬壮志,或是传递爱民心声。

雨是跳跃的音符,听雨比看雨更有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杨万里《听雨》

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范成大《夜坐听雨》

为什么听雨比看雨更有意境?有道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得见反而太过实在,而听,则可以朦朦胧胧,脑补细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萧萧索索、哗哗啦啦,入人耳,动人心,生人情,心游万仞,纵横驰骋,哪怕什么都不做,光听,即已包含至多感受。

雨是愁绪的象征,当离情别恨有了雨的点染,便有了灵魂。

温庭筠《更漏子》词,下半首写听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万俟咏也有一首以雨为题的《长相思》,大概是对前辈听雨意象的致敬: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还有人从雨声中,悟出了境界,听出了人生。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本词描写了三幅听雨图: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雨还是雨,雨又不是雨。

没有对听雨精确细致的体味,画面不会这么典型。

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写不出这么写不出这样的词句。

这也是这首看似简单的词,能千百年来触动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fsxg/166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