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习俗和这种失传的中华民俗,您

发布时间:2020-6-6 16:50:47   点击数:

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清明习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踏青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旧时人们的生活

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

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

或趋于消亡

下面这幅民俗图

展示了先人们

多姿多彩的生活样态

让我们真切感受到

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1、剃头图

其人挑担游于街市之间,手执“唤头”,串走胡同,每到大街,将担放地,等来往之人刮脸、打辫子、剃头,方便之至。

2、卖茶汤图

其人肩挑水桶、火壶,遇食者,开水冲面成糊,上撒红糖,其味甚甜,当作点心而已。

3、卖鸭蛋图

其人由“胜芳”买来若干,在京腌咸,卖于人食之,其味甚美。(注:胜芳镇,在北京通往天津的路上)。

4、卖芝麻秸图

其人身挑筐、架,内盛芝麻秸、松木枝,在沿街吆呼卖于住户,年底祭神焚化也。

5、修脚图

每日间手持竹板,名曰“对君作”,长期游街,竹板一响,便知修脚的来。如遇修脚之人,二人对坐,将脚搁在膝盖上,用小小刀割取脚上鸡眼,让其行路平稳。庙场必有。

6、看西湖景图

天下之景,无胜于西湖,所以取此为名。然造此物者种种不一,有大有小,有用锣鼓唱歌者,有指画中景致而说者。遇庙集者,即多分挣也。

7、卖零绸子图

其人在各处买来各色零绸,至集庙之中,就地铺包袱上摆各色材料,每块可做何使用,其价若干,随口便讲,令人好买。

8、医道图

京中医士有太医、御医之号,医院应差者,如有人请看,马钱二吊四百文、四吊八百文不等。如来到门首看病者,给钱数百,作为“门脉”。

9、摆西瓜摊图

每逢夏季,此瓜盛行之际,街市设有桌案,用刀将瓜切开,红瓤黑子名曰“枪次瓜”,白瓤白子名曰“三白瓜”,其味甚甜,去暑止渴,零买食之,方便之极也。

10、点蒿子灯图

七月十五日,以蒿子一棵,上以纸条,内裹包许多香头以火点之似星星。又用荷叶一个,中心插蜡,名曰荷叶灯。俱系耍(小)儿玩物。

11、过卖图

其人又名勤行、跑堂之说也。每逢居、楼、园、馆、酒市等有人遇内饮酒吃饭,此人烫酒端菜,百般殷勤,所为多来照顾,名曰过卖也。

12、卖蝈蝈图

中国冬夏俱有蜗蝈。冬有三种:黑紫色者名为山蜗蝈,乃山中向阳处生者;青色是嫩的;绿色者难得,乃系用蜗蝈子在暖处养成,人力为之,其价甚昂也。

13、三棒鼓图

其人陕省来京采差,手持木棍三根,下支一小鼓,其棒起落于鼓,连打带唱,讨钱作为盘费,非作艺江湖也。

14、送报图

其人多系山东人,在京开设报房,所有外省摺奏及谕旨,皆由内阁而发,其报房刷印送至各客宅,铺户之家,每日一换,按月给钱,名曰送报的。

15、踢毽图

此物用小铜钱一个,缚毛一根(或一撮),以脚蹄之,遂上遂下,有蹄千余回而不落地者,亦天寒时消遣之一法也。

16、打蛋雀图

有诸鸟名:灰色是“梧桐”,黄色是“蜡嘴”,又名“蜡嘴粉红”,能教打蛋,用骨做成,如往上掷二三丈高,其鸟用嘴接住,有连打三个者,甚妙也。

17、剃头放睡图

每日将头剃完,筋骨疼痛者,剃头的坐于高橙之上,其人躺在剃头的腿上令其捶拿,其快活劲儿无比。

18、高跷会图

用木头二根,上有木托,将此木绑在两条腿上,将男子扮成女子模样,或二三人扮成一出戏的样子,来往开舞,此名高跷会。

19、吞刀图

按:此图旁释文与图意不相吻合,疑抄释文者有错乱,因释文的原图已缺,故无法释抄。

20、攒香簸米图

其技艺以打金斗为是,设高桌一张,用簸箕内盛米,盛香,盛茶盅数枚,按此端之,站于桌上打金斗自翻下,内所盛之物一粒不能洒地,其技可嘉。

21、蘸洋油烛图

烛中之芯,另有人承做。蘸烛者用锅将油熬化浇在芯上成烛,浇成有八枝一斤、十技一斤不等,红白二色,红者紫草染之。

22、耍叉图

人练习此叉亦有无数花样,望空抛去一二丈高,上下翻飞,能在身上各处飞转。练此艺者,可在天桥等处撂档子,无非是索钱糊口也。

23、焊水烟袋图

其人用小炉、风箱、铜锡焊药,如有损坏物件,令其收拾,则能复旧如新之技也。

24、小什不闲乞丐图

其人用粉摸丑脸,以木盆盛小鼓、门钹、敲打唱曲,为要钱文而已。

25、打糖锣图

其人小本营生,所卖者糖、枣、豆食,零星碎小玩物,以为哄幼孩之悦者也。

26、卖皮鞭子图

其人身抗一木架,所卖羊筋弓弦,大小皮条杆等物,沿街抗之而卖也。

27、批“秧榜”图

其人病故停在床上,遣人即请阴阳先生来批“殃榜”,上写故者某年月生,某年月故,何日入殓。若生死不明、服毒等情,阴阳不批,即去报官。

28、广东妇人图

其人来京,都有广东宅门为仆,夏令穿凉绸衣服,裤角甚肥,有尺余,不缠脚,穿尖鞋,衣服齐整无比也。

29、蹬梯子图

多有女子所演,用桌一张,其躺于上面,两足将梯子蹬立,幼童从梯子档中翻转上去,戏耍各式玩艺,甚是奇功。其女子又能蹬抡大缸等物,名曰千金斗也。

30、宰羊图

京都羊肉铺中,清晨将羊捆上,必请老师傅宰之。其师自携尖刀,宰毕急走,另赶别处宰之,名曰下刀儿师傅也。

31、放风筝图

每到春季,无事之人用竹披子做成蝴蝶或各样飞禽不等,上系线一条,望空放去,人抑面视之,以吸空气,所谓卫生也。

32、卖大碗茶图

按:此图旁释文与图意不相吻合,疑抄释文者有错乱,因释文的原图已缺,故无法释抄。

33、做潮烟图

京中烟铺将烟叶子炮制,剁成方块,用铁饱刨子刨成丝,名曰叫做潮烟也。

34、唱大鼓书图

其人或在大街“摆档”,或窗户叫去说书唱曲,以度日也。

35、卖鞋垫毡垫图

冬令多有四乡人来京做此生业,沿街吆呼:“鞋垫”!“毡垫”!“耳朵帽”!可混一冬衣食也。

36、卖“图儿”图

其人在京城内外采访怪异之事,编成词语,刷印数张,在沿街吆呼于住户观看也。

37、钻火圈图

其人用木做圈,周围插上油纸,把火点着。其往来钻之,练其身子轻妙而已。

38、箍桶图

其人挑担沿街吆呼:“箍桶来!”有铺家,住户水屋木盆木桶散漏,必叫此人收拾,用竹蔑子箍好,价值若干也。

39、下象棋图

此棋黑、红各十六子,分车、马、相(或作“象”)、士(或作“仕”)、炮各一对,一帅一将,共三十二子,乃是闲解闷对车玩艺而已。

40、赶脚图

每逢春秋冬令之时,多系四乡之人来京,用驴一头在城根于来往人骑之便宜,若骑十余路,无非京钱数百文,名曰赶脚。

41、烧包袱图

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各住房供包袱,内装烧纸、银锭,上写上三代名字,晚辈祭之也。

42、捡烂纸图

其人乃是贫苦之人,无本钱做买卖,身背一框,手持竹杆,上捆铁针,沿街捡拾烂纸买钱也。

43、撞钟图

每人用铜钱一个在墙上撞之落地,一个远者打近者,打着赢钱,打不着为输,取其欢乐也。

44、卖豆腐脑图

其人由豆腐房贩来熟浆,盛于其挑罐内,自用石膏点成豆腐,其嫩无比,用麻酱、油、醋拌而食之。

45、抽糖人图

其人用白糖做成人物、禽兽,每售卖时,用竹签三十二根,上刻骨牌点,装入竹筒令抽之,如成副为赢,不成副为输,糖物上面拴挂牌点名色,对点即羸也。

46、打连湘图

其人乃戏班优扮成女子,手拿竹板、彩扇,用竹杆一枝,挖小孔,按铜钱数个,名为霸王鞭,在手中飞舞,或竹板上独立,口唱歌词,名曰“打连湘”。

47、道士化缘图

手插铜钹一扇,身背木牌一块,上画神像,旁拴练锁并小磁娃娃等,沿街敲钹募化。有施主舍香钱,无子息妇女用线拴其娃娃,可得子嗣也。

48、劁猪图

因养猪之家找劁猪之人,将小猪劁者,取其肾囊,以为小猪多日上膘也。

49、妇人卖花图

其人由花市买来,沿街而卖,吆呼:“石榴花,拣样挑!”卖住户,妇人所用。

50、耍猴图

其兽人形,遍体生毛,其性甚灵,自能戴鬼脸,穿衣服,爬竿,翻跟斗,跑羊等戏。其人拉至沿街,鸣锣为号,以此为生也。

51、端技勇石图

其人每逢考试之期,必演弓刀,技勇石,马步箭,如合格者取中作为武进士也。

52、戗剃刀图

如剃头铺刀不快,找此人戗磨其刃,以为速快,方便用。

53、冲磨图

其人手艺与石匠不同行,如杂粮店磨有迟钝,找此人修理,以为“玲珑”,轧面即细。

54、汉宫太太图

皆因应酬繁杂,身穿补服,项挂朝珠,相似出门之状,彼此往来拜贺起见,手拿烟袋,暇时歇息也。

55、做席图

此箔用芦苇以绳系之成箔,若起造房屋以箔铺之檩上,上再复泥,以此为席箔也。

56、插扇面图

每年立夏之后起,其人膊“贯”扇柜,上建一竿,扎系线绳,拴串铁铃,沿街走,步步行之,其铃摇响,令人知其插扇面的来。

57、卖凉粉图

其户挑前一木盆,上列碗、筷子、醋瓶、作料、小盆等项,后有一木桶,内盛凉粉,此粉系元粉淘成方块,用铜片旋成细条,以油、醋浇之而食之。

58、耍钹图

其人多为戏班中人,扮一道姑,殿中焚香已毕,演习手耍铜钹,能在手指飞转,并能双手耍四个也。

59、卖糖瓜糖饼图

其人用糖做成糖瓜、糖饼,设立摊子上,卖于军民人等祀灶神之用。每岁腊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之日,均买此糖,焚香供祀,取其甜言蜜语,可为一家之主也。

60、打太平鼓图

乃是用骡马之皮鞔在铁圈上打之,有“一登一”、“夹篱笆”名色。打鼓之人乃系游手好闲之人,冬月击之。女子有击此鼓者,多系潮人也。

61、卖小鞋图

多系四乡之人做大小幼童之鞋数双,在花市或土地庙设一地摊而卖,买者取其方便价廉而已。

62、贩骡马图

其人由外贩骡马来京师,卖于骡店里。该店主再会主投客卖。买者先看口齿,后看快慢。有俗言几句:“远看一张皮,近瞧四张蹄;来买先‘晃眼’,回头再‘瞧屈’”也。

63、架双拐图

其人身得病,愈后二腿落残疾,不能自立行走,用木拐架两胳窝,行走得便也。

64、踢球图

二人以石球二个为赌,用些碎砖瓦块铺地,用一球先摆一处,二球离七、八尺远,每人踢二次,踢中为羸,不中便输。

65、瞽目人图

此人自幼失目残废,习学专算八字,并演习曲词弹唱,游于街市,以图得利而已。

66、卖艺图

其人名傻王,每日在街市之间卖艺为生,以石磨、石块、石锁玩耍。其人力大无穷,并能自己将诸石负在背上。此人年过六旬,力壮可嘉也。

67、卖江米人图

其人用江米面合成五色,做成人物,用瓜做“刘海戏金蟾”,用鸡子皮做“胖妇人”,用核桃皮两块做玩物,并做花卉翎毛。

68、跑旱船图

用木做成船样式,上有布罩,下用布围子。此乃是扮成白蛇、青蛇之样,站立船中,前头做成假女子腿,盘膝而坐。用支船的一个,此船跟随支船的来往旋转。每逢庙集有此会,名早船也。

69、卖吊炉烧饼图

其人用泥炉一个,内烧劈柴,铁链挂在梁间,以白面做成烧饼,上粘芝麻,放在炉内之下铁盘内,少该竟熟,名曰吊炉烧饼。

70、“瞧香”图

病人服药无效,请“瞧香”人视之。此项皆系妇女,至家进屋,假托神鬼言语,以促人听,烧香炉中看之,或用药,或许愿,则愈,效否两可耳。

71、卖估衣图

其估衣俱系穿旧,自当铺或小市各处买得,四季单,夹、皮、棉、纱各色衣服,在街市设摊售卖,名曰估衣。

72、套碗豆糕图

其人将豌豆煮烂碾碎,用模子刻成各样玩意,使竹签三根,一根拴线拿在手中,令小孩使钱套一竹签,若套有线为嬴,无线为输,名曰套豌豆糕。

73、雨水泡图

此物必须连阴天用雨水着紫碱、松香调和,盛在碗内,用竹披作圈,点水往空掠去成泡,借日光照之,化五彩颜色,名曰雨水泡。

74、雇乳母图

又名奶妈子,皆人家产生婴儿缺乳者,需雇乡间之人哺其婴孩。此项妇人愿为挣人银钱,大半多系京东人,按月给工价之外,必增讨簪、镯、衣服等物。

75、摇车图

京都人有幼儿者置一木车,摆悬于梁上,将幼儿放在车内,如同抱在怀中一样,幼儿啼哭,一推,如同怀抱一样,大人好做活计。

76、耍双石头图

此等人颇有臂力,两个圆石中间有孔,用一木穿上,以做玩耍。耍此双石,前后左右有七十二路花样,每逢庙集必耍,出风玩票。

77、吹糖人图

其人挑木柜二个,一头上扎一架,糖熬化成汁,用模子二块合在一处,用力吹之,能成禽兽人物,幼童纷纷争买也。

78、卖仙鹤灯图

此物用香面合成小嘎嘎头,一头有小孔,点着后头,烟从一头有孔处出,用火燃之,如同仙鹤样式,其名曰仙鹤灯。

79、收拾锡器图

其人肩搭口袋,内装铁锉、钳子等具,手用竹竿上拴灯具、茶壶等器,至住户门首吆呼:“收拾锡拉家伙!”贴换也可以。

80、烙煎饼图

其人用小米、黄豆加水磨成汁,放于盆内,用勺盛至铛上,用小竹耙拨的即薄,烙法即快,名曰煎饼。

81、剟镖刀图

一人站立木板前,一人用镖刀剟去,将挨肉皮,不能伤人。所演手眼之准法,二人对换,均能一律远近,一样数步以外剟镖,名曰剟镖刀也。

82、耍碗图

其人用碗一个,在棍头上耍转。又用木架浮摆,能在棍头上将碗放在架上飞转,不能掉,也可衔在口内耍之。又有小刀枪、叉子鱼等物,亦可浮摆耍之,名曰什锦杂耍。

83、卖春联图

此系能写大字之人,年底无事,用桌一张,备下纸笔墨砚,沿街摆摊,书写对联卖之。

84、卖鲜花图

头上所戴是妇人扦花针,手中花蓝是鲜花穿的。中国鲜花四时不断,唯冬天所卖系暖洞薰货,较之春夏,价增数倍。

85、卖白薯图

其人将生白薯挑之家中用净水洗过,放入锅内蒸熟,街巷零卖,其味甜,不堪解饥,不宜多食。

86、耍坛子图

此人用大小酒坛耍之,有“脑尖盘”、“肘腰串”之名色。并有小石锁馊空,安铃铛在内,名为花砖,一样耍法也。

87、顶宝塔碗图

其人用小碗反正攒在一处,高约五寸,顶在头上,能跪、舞、上桌子、扳板凳,玩耍各样技巧。

88、卖琉璃喇叭图

其人用碎玻璃熔化,吹成喇叭。又有呸呸噔,以每逢冬春庙场,游人必买吹之,响声呜嘟嘟,连音吹之可听,俱买也。

89、乞丐人图

其人沿街市或庙场热闹之地,用一犬蹬碓打钹,讨要钱文,度日而已。

90、耍火流星图

其人用绳一根,两头拴铁丝络,内盛炭点着,名曰火流星。用碗盛水,名曰水流星。用手耍之,或衔在口内,或仰卧在地耍,有“二龙戏珠”、“漂洋过海”、“背剑”、“骗马”等名色,在街市以此为戏耍钱。

91、翻跟头图

用桌一张,上放板凳二条,又用板凳一条仰合上面,将头放在板凳腿上,两脚亦放在板凳腿上,翻身“挠”过,名为翻七寸子,此绝技也。

92、拾粪图

其人四乡之人,俗名掏茅厕的,身背木桶一个,手拿木把铁勺一把,夜晚持灯,其灯三面糊纸,一面玻璃一块,名为诸葛灯,所为暗处照明看得清也。

93、练皮条杠子图

其人于街市用三根木棍捆成一架子,上拴皮条二根,其人手拿皮条,所练之艺,招数新鲜,出类超群,无所可比也。

94、舍冰水图

凡三伏时,官所门首搭一席棚,木桶盛凉水,上置冰一块,棚上挂黄布四块,写“黄恩浩荡”,民间施舍,写“普结良缘”,以为往来人止渴。

95、卖玻璃镜图

其人将玻璃熔化,飞薄片,用纸镶好,上画人物等项,用秫秸夹之,身背纸箱,沿街售卖也。

96、串铃卖药图

其人系江湖之土郎中,微通医数,明点药数,口有倭才,即往各省游艺,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招牌上写药名不等;看病时,目视其色,言能变化,尚带卖药,无非求衣食也。

97、耍耗子图

其人用一木架,上有各样玩物,小鼠数个顺绳梏爬上,有小鼠能钻塔、进瓜、汲水、钓鱼,令人喝彩助资,言“鼠小难教”,卖艺用铜锣为号。

98、卖槟榔图

其人用柜笼内装安南、海南槟榔,沿街售卖,每枝用剪夹碎数个,买去零星食之。

99、拉冰床图

京都城根护城河,冬天冰冻时,其人用木做成床,下安铁条二根,在河内放,有来往人坐之,其人用绳拉之,行走一门三里之遥,每人给钱三百文。

、磨刀剪图

其人用板凳上捆石头一块,绑住小罐一个,每逢到街市之上,以喇叭吹之为号,有新刀剪必需戗、“闯”、磨、开口也。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是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清代民间艺人绘画稿本。本书收录图画均出自民间艺人之笔,描写精细、刻画逼真。图画所表现的事物,包括中医诊脉,高跷,耍飞叉、背包送报人,做蜡烛者,等等。

生动传神地反映出晚清时代北京民间风俗生活的现实,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而且具有艺术的价值。

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特此说明。

紧急通知:由于本平台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21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