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活动 >> 清明上河图放大10倍原来古代就有外
《清明上河图》放大10倍,原来古代就有“外卖小哥”,手里拿的什么?
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几大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网上购物、扫码支付以及外卖快递的服务,已经享誉全球,成为了新的“中国文化”。俗话说,都市生活三件套:外卖、手机和夜宵,外卖服务不仅减少了人们的时间成本,延长了人们用餐的时间范围,对于饭馆来说,服务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倘若现代人有着穿越历史的想法,那么宋朝前中期的生活,对于习惯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则是最熟悉不过了。宋朝,作为我国市民文化发展最快速也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俗世生活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宋朝除了没有电子产品和电器设备,在服务上,其与现代社会相差不大。
就拿外卖来说,在很多人眼中,外卖服务是伴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才兴起的,实则不然,只是智能手机与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衍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团体,专职的外卖送餐员,使得外卖服务更加方便、容易,降低了人工送餐的成本。其实早在宋朝年间,就有外卖这项服务了,《清明上河图》这张记载市民文化的宝典中,就将“外卖小哥”的身影涵盖其中。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丰富生动,以及画幅的绵长而著称,长.7厘米、宽24.8厘米的画作以长卷的方式流传至今,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堪比长篇小说,而它以一种更加真实、直观的方式将宋朝的风土人情、市民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片段都可以拿出来细细品鉴。它不仅仅是国家的瑰宝,更是人类文化的经典著作,如今在故宫博物院进行珍藏和展出。
《清明上河图》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众多,其社会阶层也是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涵盖全面。其中的商业气息更是扑面而来,许多学者将画中店铺旁的叫卖、牌匾等信息作为早期广告的研究材料,却忽略了店铺周围的人,从这些打工者身上,我们也能看出一些名堂。
在画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潮攒动的街道上,有着一些挑夫,他们或是用木棍挑着竹筐,或是推着体型庞大的手推车,然而这些人并不是古装剧中所演绎的那般,只是一般的叫卖,其实,他们就是外卖小哥的雏形,我们将其称为“送货郎”。
这些送货郎其实就是外卖与快递的结合,他们的服务对象,或是官僚贵族,或是富贾商人,因为以人力送货的方式花销较大,只有家庭条件优渥的人才会选择这样奢侈的方式。我们从图中也能看到,店家对送货郎的细心叮嘱的模样,想必也是在强调对货品务必要小心保管,不可损坏丢失。
有人想必会说了,食物和物品怎么能放在一起送,不会将食物弄脏吗?其实,在宋朝,食物会用专门的叶子细心包裹,且送货物一般会用马车,而送食物则是由人力推车,稍近一点的地方,则由店小二亲自送过去,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身着短衫的年轻男子,一手拿着筷子,另一手夹着两个碗,想必其中盛着店里的佳肴,而他们的主顾,应该在距离店不远的地方等待着他。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宝藏,是值得反复阅读、咀嚼的大部头,其带给人的惊喜不仅仅在于文化上,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也一定的启迪。有人说社会发展就是一个轮回,没有谁能逃离其中,从宋朝的市民文化来看,我们自诩的现代都市生活也只是将过去的方式更新罢了,劳动人民凝结出的智慧与结晶,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