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踏春祭祖

发布时间:2025/7/21 14:49:56   点击数:
<

清明:祭祖、踏青

《淮南子》载: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承继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

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宋·黄庭坚

清明当日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故此时此节,

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

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

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动人景象

自古,祭祖扫墓

在民间流行,官府亦不例外

敦煌寺院中也行扫墓之风

▲莫高窟第窟墓园宋

另外,古人也不能对春景视而不见

寒食、清明郊游寄情于自然

▲莫高窟第窟春山踏青盛唐

清明节约始于周代

已有多年的历史

▲南宋·楼俦《耕织图》摹本(局部)祭祖的场景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明仇英《春耕图》册页(局部)绢本设色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

(在冬至后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

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

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

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

故而得名

▲莫高窟第窟食品中唐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

北宋初年的敦煌衙府账目上

发现了古人在寒食节宴席中准备的各种面食。

其中有胡饼(类似今天的馕)

截饼(类似今天的油炸果子)、

蒸饼、餪饼、饽饦(类似今天的揪面片)等

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莫高窟第窟食品中唐

从数量上计算

寒食宴饮用面

总量为“二月八行像”的17倍还多

可以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日盛宴了

除了吃面,寒食还设酒招待

节日期间用酒量亦是相当汹涌

由此可见

古时寒食民间禁火三日的规定

挡不住小长假相聚宴饮的脚步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唐·白居易

清明时节

万物生长,生命拔节抽条

又逢一年清明至

慎终追远祭先人

清明,安康!

图文来源自网络,如侵删

原标题:《清明,踏春祭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hd/179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