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节扫墓该干什么原来我们都错了这么多年

发布时间:2020-8-22 18:49:59   点击数: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扫墓、祭祖、踏青、春游。说到扫墓,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基本都是“化纸钱”、“点香烛”、“烧冥物”。如果你劝一个人,为了避免森林火灾,最好不要在扫墓时用火,这个人一定会跟你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传承难道不重要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清明的由来。

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介子推割肉煮汤让公子喝。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介子推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于是重耳就去找,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昏庸的大臣建议: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瞬间燃烧了整个山头,可是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重耳)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清明节和寒食节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清明节前一或二日的寒食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为的是纪念在大火中死去的介子推,反省晋文公的过错。——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反省。

按常理,本出同源的两个节日,是不会有截然相反的习俗的。——事实上也是如此。

在最初的时候,清明节的确是不用火的!

在最初的时候,清明节的确是不用火的!

在最初的时候,清明节的确是不用火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压在坟墓边。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相信心细的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场景经常在电视作品中出现)

——这个东东才是真正的“捎纸”!

相信聪明的人已经明白了,由于“捎”和“烧”同音,在那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年代,民间传着传着就走样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只是在这里,一个美好的反映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文化传承变了味!

原来,你一直坚守的传统,只是一个笑话!是时候改变过来,正本清源了!

万万没想到!政府一直在清明节期间强调禁火,才是真正的维护传统!!!这不,3月25日,永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史上最严“禁火令”。

永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清明期间林区禁火的通告

永政函[]46号

  清明期间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至年4月30日,为全市森林防火特别防护期,全市林区实行全面禁火。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林区实施下列行为:

  (一)、烧荒、烧灰积肥、炼山、烧土坎、烧田埂和焚烧农作物废料等生产性用火;

  (二)、坟头烧纸和烧香烛、燃放烟花爆竹、吸烟、烤火、野炊等非生产性用火;

  (三)未经批准在林区进行爆破作业等;

  (四)携带火种和易燃品进山;

  (五)其他易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

  三、凡违反本通告规定的,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森林防火条例有关规定,由公安、林业等相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视情节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酿成火灾、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林区火情,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公安、林业等有关部门报告,或直接拨打“”森林火灾报警电话。

  永州市人民政府

  年3月25日

清明时节寄哀思,

花香袅袅故人知,

烧纸旧习莫仿效,

文明上坟好风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24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