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礼仪 >> 清明节的来历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清明,清明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当清明节我们就会上山扫墓,祭拜祖先,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的。
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
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
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
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
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往期荐读点击下方标题阅读浮躁的社会,怎样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原创系列)
苏联腐败史:贪官们成了俄罗斯第一批百万富翁
刘源上将的最新发言,震撼万退役军人!
崔永元:下面还有4场硬仗要打!
去伪求真:简析苏联亡党亡国的蜕变轨迹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