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金宝学堂清明应如何祭祀先人

发布时间:2021-11-22 17:49:26   点击数:

01.编者按

清明将至,正信佛子要想表达对祖先、已故父母的哀思追忆,应该怎么做才如法呢?印光大师的开示圆融中道,发人深省。我们可以由此深入思考,阅读佛经,领受佛陀的教导。开办“引经据典”栏目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明师指导,而且要把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经,让师言与佛语接通,启迪智慧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大德答问”之后,栏目认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经藏”“投票留言”等板块,敬请阅读并分享。

02.大德答问

问:佛子要想表达对祖先、已故父母的哀思追忆,应该怎么做才最好呢?

印光大师答: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印光大师:“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俗情而行,又复谆谆于仁民爱物之道。推圣人爱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诚孝恭敬之非义也。

夫表我诚孝恭敬,当以极慈祥清净之物方可。何可以猪,羊,鸡,鸭,鱼,虾等极秽污之物,又复活活杀死。此等诸物死时,其惨痛怨恨,难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杀彼诸物,表我诚敬乎。试思此之诚敬,为顺理之诚敬乎,抑悖德之诚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

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祇,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惨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加杀害乎。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序”,《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专以多烧为事亦不可。当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亲与一切孤魂则可。若供佛菩萨则非所宜。然佛菩萨岂无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养乎?但世人若不以饮食香花等表其诚心,则将无以作感佛菩萨之诚,愚人无知,纵用此以供佛,于一念诚心上论,亦有功德,喻如小儿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铁轮王报。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许多金钱买锡箔烧之寄库,实则痴心妄想,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远做鬼之计,恰逢不问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经资之俗僧,便随彼意行之,故破地狱、破血湖、还寿生者,实繁有徒。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此理自守,及为明理之人陈说,若固执不化之人,亦不得攻击,以致招人怨恨,则于己于人于法皆无利益也。——印光大师:“复金振卿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03.延伸思考

印光大师的开示比较圆融。首先,佛子本来应该以诵经、持咒、念佛等方式来祭奠祖先,这样才能冥阳两利,即活人和亡故的祖先父母才可以得到真实的利益。其次,印光法师反对社会上杀生祭祖的恶习,指出这其实是在祸害祖先。再次,烧纸只能利益到尚未解脱,仍然轮回在鬼道的众生;而诸佛菩萨以及往生之人,则完全不需要纸钱,不必给他们烧。但与此同时,印光大师也不赞成佛子公开反对、批驳烧纸钱祭奠祖先的行为。因为,如果祖先、父母的确仍在鬼道的话,烧纸钱虽然并不究竟,但毕竟多少可以帮助到他们。如果祖先、父母真的往生解脱了,那么也可以帮助其他鬼道众生。当然,印光法师更不赞成无知众生拼命多烧纸钱的做法,而鼓励大家以法力、心力加持,将纸钱由少变多,普遍布施自己宗亲及一切孤魂野鬼。印光法师开示的重点是,努力引导佛子们善用其心,将这种朴素可贵的善良发心落实在更加务实有效的修行上。对于民间流行的做法,印光法师的态度是,应随缘劝导,对于特别固执者,不必勉强。如果强烈批评,可能会招致怨恨,反而有损自他利益,有碍于佛法的弘扬。在《优婆塞戒经》中,佛陀则提倡我们给出家法师布施财物,由他们咒愿,令亡故的先人得福,有此布施供养功德,可以帮助祖先。经中明确讲到,只有落入在饿鬼道的祖先才有可能得到后人追荐之福,进入其他道的祖先是得不到的,进入天道的祖先则不屑于接受。

04.深入经藏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杂品之余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以施主心慈怜愍故。若有祀祠,谁是受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为您读经:优婆塞戒经卷第五·杂品之余)

相关阅读

清明节,这样祈福对祖先最有利《地藏经》的经典教言及功德利益(一)金宝寺清明节超度1元立牌位的意义清明节念地藏经法会通启(4月3-4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47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