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茶画时代绘制艺术品

发布时间:2023/12/4 12:42:48   点击数:

今天有发现美的事物吗?

自古诗情画意就是一体,在朗读诗时,脑海里往往就已经出现意向图。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象的蓝图总有人会真的绘画出图。

走进茶诗下的历史,一睹茶画风采。

出自赵原的《陆羽烹茶图》

画题诗:

“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壹

唐代

史上第一幅茶画

(一)以茶待客兴盛

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客来煮茶的场景,展示了初唐时期寺院煮茶待客之风尚,提供了唐代煮茶法的形象史料。

阎立本称得上“丹青神手”之誉的旷世奇才,尤其擅长人物肖像及人物故事绘画。

《萧翼赚兰亭图》中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位侍从煮茶。画面中人物描绘生动,看得出主客之别,让人第一次了解茶画的魅力。

作为第一茶图,给人的意向已经很明了,一幅茶宴聚会在眼前,可见唐代,达官贵人、诗僧文人对茶的讲究和喜爱是记载其中的。

▼宋代

茶画代表潮流趋势

(二)遍地喝茶之流行

苏轼曾言:“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虽然茶与画形态不同,但是人的审美却是雷同的,这样茶画被推崇也就是情理之中。

北宋张是茶画在宋朝进入鼎盛时期两个典范。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沿河茶肆、一字排开。

这幅展示的是:汴河两岸城乡生活风貌和市肆百业盛况。

细看其中,画工精湛,描绘突出:里面正有饮茶者在其中把盏闲谈、各得其乐;更有一些流动的茶摊、茶寮散布其间分茶贩茶,令往来游人流连其间、乐而忘返。

描绘如此茶细致入微,节选自片段,便断可以猜到中心思想,以及茶图意愿,是强烈的茶如货币般流通在宋代的大街小巷。

▼元代

民间爱茶数不胜数

(三)民间斗茶是第一

元代郯韶《东京茶会图》中诗言:

二月东都花正开,千门春色照楼台。

游人胜赏不归去,齐候分茶担子来。

赵孟的《斗茶图》当属“传神之作”。

画作解析:画面上四茶贩在树荫下作“茗战”。

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

两两一对来看: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姿态轻松,左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

左后不忘作出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

斗茶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一决高下。

图绘盛况,不写心情,想来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宋代不离斗茶,名不虚传;元代进化更多,耳熟能详。

斗茶之风,是相互接触的好机会,也是画家爱提笔绘下的好方向。

▼明代

评茶论道贴现实

(四)书画出世茶具香

文征明,明代著名文人,诗文书画出众。

“吴中四才子”:文征明、祝文明、唐寅、徐祯卿四人,时称。

文徵明书画作《茶具十咏图》:

一则是说:当时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

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

描绘的是文徵明因病未出门故自顾自饮茶自评。

二则是讲:图绘青山之下,两茅之内,主人于室内。

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

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更加显示画面祥和一片静好。

经典永不过时,忆往昔: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一图胜千言,说尽千帆事。

以茶叶为主题,以画笔为工具,以绘画为表现形式,这就是茶的艺术代表——茶画。

描绘美好情景,展现高超技术,只为记录最真实的茶叶历史。

结语▼

《诗茶一味》讲述茶与茶诗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希望与各位朋友共同瞻仰并探究茶与茶诗的香与美。说明:《诗茶一味》撰写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文章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58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