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杭州萧山义桥老街改造完工,这里曾是活着的

发布时间:2024/9/13 13:12:22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最好 http://www.wangbawang.com/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然实习生俞丰君安通讯员徐国庆

一条老街的生命力有多长?

有些老街可能跨越几百年,依然保留着古朴的味道。

杭州萧山义桥老街,明代成化年间始建,是当地“过塘行”集中地。几百年的时光,老街周边从烟火气满满到日渐淡出。

年迎来老街改造。

年,萧山义桥老街改造完工,最后一个关联的文化改造项目——里河旁边的钱塘江诗词馆也将在8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对当地人来说,义桥老街是一个念想,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弄堂。

乘着里河的木头船去到绍兴宁波,是一份乡愁。

(改造之后的义桥老街)

(改造之前的义桥老街)

老街有“鸡鹅市弄”“马弄”“抬树弄”

仿佛一条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义桥老街的故事从明代就已经开始。

老街地处浦阳江东岸,基本上是一条由北向南的直街,其实就是依江边的西江塘堤。两边建成店铺,老街分为上埠和下埠,中间还有一条横街,是由外江通往里河的主要道路。

“当时,义桥老街西边是浦阳江,东边是里河,来往的人们把货物从浦阳江搬到老街上,再用扁担挑到老街另一头,放进里河的船上,一路送到宁波去。”义桥文化广播站站长黄坚毅说。

里河连着杭甬运河,送出去一波波货物,带来了人流和繁华。

在老街上,顺应着货物的不同,诞生了很多名字独特的弄堂。

比如抬树弄,就是拖毛竹的弄堂;鸡鹅市弄,是专门运输鸡鹅鸭禽类的弄堂;马弄,专门运输马的弄堂……

各类各样,门类繁多。

从早上到晚上,义桥老街一直人声鼎沸,潺潺流水伴着人声吆喝声,体力工汗涔涔搬运着货物,居民往来挑选,“当时街上有多家店面。”真是烟火气满满的一条市集弄堂,也是大家为什么叫义桥老街“过塘行”的原因。

沿街是一排摆开的南北百杂、被褥衣裤、草席凉鞋、渔具渔网、锅碗瓢盆、针头线脑,还有剃头的、卖药的、拨牙的、卜易的、补鞋的、修锁的……百姓需要应有尽有。

仿佛是一幅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义桥老街常驻人口有0多人,是镇上的繁华之处。

钩子挂船,百来人浩浩荡荡离开码头

一路穿过莲蓬

在里河的码头上,老居民小时候都坐过一种特别的船。

70年代,从义桥去蜀山或者萧山城区,都会在里河的码头坐船。

船是木头的,顶棚是竹子制成。

船头有发动机,后面会有一个钩子,勾上无动力的船。

有时候,一条船后面会勾上四五条船,一船坐20人。一次出发,百来号人浩浩荡荡离开码头。

“离水面很近,一边坐船,一边玩水。”黄坚毅说,路上风景变换,一会儿路过莲蓬区,一会儿淌过渔网,船开得很慢,一般从义桥去蜀山要一个上午。

黄坚毅说,那时候周末去姑姑家,都会坐这条船。

船到了一个地方,就会卸掉一条船。

有时候,从里河开出去五条船,傍晚回来就只有一条了。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走公路、铁路较多,从里河开出去的船只越来越少。慢慢的,货物少了,人流量也降下去了。

如今,在美丽城镇改造推动下,义桥老街迎来新生,大片的破旧房屋变成了江南风格的新居,里河旁边的房子被改造成了钱塘江诗词馆,8月18日正式开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68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