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26 17:31:59 点击数: 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或言情、或写景;写尽人生百味、抒发不尽情怀,可谓妙笔生花、字字珠玑。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盛大节日,即是节气也有民俗。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喚醒人性、生命使然,最好的时间、也是最怡人的季节。踏青、祭祀;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具有较为深广的文化内涵。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此时多有什追忆先人、踏青访古,赋诗作画,以抒情怀。最有名的、也是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全景式、写实性手法表现岀当时清明时节的民俗气氛。除此之外,还如(明)高启的:“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写尽万般感慨以及(宋)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闲情逸致,都是对清明的抒怀与描述。而在所有对清明古诗词中,唯有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四言绝句倍受后人推崇并流传千秋。全诗虽仅短短四句,即符合新闻报道的5要素(即5w;时间、地点、场景、事件、人物、);也是抒发与描绘的一场全景剧。时间:清明;地点:路上;事件:行人;场景:欲断魂;人物:牧童。诗词的整体结构和诗词的表现艺术性都充满感染力和鉴赏力。最大特点是可以改为五言绝句并意义不变: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以此可以看出中国语言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73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