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咏唱经典吟唱出来的古诗词,原来可以这么美

发布时间:2024/2/1 15:06:49   点击数: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经典诗词饱含着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使我们透过文字

感受诗词背后的“生命故事”

广元中学第23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周

致敬经典不忘初心

歌咏比赛

在运动场拉开帷幕

咏唱诗词经典

彰显华夏文明,弘扬民族气概

寻着先贤的足迹

让我们一起去倾听古人的教诲

咏唱圣人的篇章

让经典诗词再现原有的

韵律、温度和情感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诗言志,歌咏言,我们先祖在这当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传承了千年,亦辉煌了千年。

《春晓》

高级27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月凉如水,一花春难尽

曾几时,我独酌山外阁楼

而如今,我身披野草枯寒

用歌声,等风来

《采莲瑶》

高级25班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品诗赏词,以诗会友

向优质的传统文化致敬

《声律启蒙》

高级23班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古人和诗以歌

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

《村居》

高级13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河涓涓,百鸟啾啾

春风习习,风筝舞动

灿烂的笑容,纯真的童年

村居

村居

《经典咏流传》《出塞》

高级10班

中华诗词

五千年文明

源远流长

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是华夏子孙灵魂的根

《清明》

高级14班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四月雨纷飞,泽润一方土地

一壶清酒,藏于杏花深处

酒香邈然,耐人寻味

经典咏流传

《读唐诗》《静夜思》

高级12班

读唐诗,气势磅礴

胸中鼓荡浩然正气

唐诗如画,唐诗如歌

唐诗如那久违的思念

漂泊他乡,抬头望月的刹那

似乎回到了故乡

经典咏流传

《阳关三叠》

高级19班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千多年前的送别之音仍在耳侧

细雨纷纷,尘花飞扬

友人依依惜别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出塞》

高级13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诗以歌,聆听古人的智慧,传唱经典

《静夜思》

高级12班

你眼中的月,是怎样的月

是《水调歌头》中的清幽、神秘

还是《古朗月行》中的圆如玉盘

还是《静夜思》中的故乡

《登鹳雀楼》

高级26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百年前

巍峨的古楼,奔腾的黄河

这是一种怎样的壮阔画面

《菩萨蛮》

高级9班

梦幻的盛唐

诗意氤氲

如千年的香气弥漫、缭绕

菩萨蛮

菩萨蛮

《本事》

高级3班

和平、宁静、纯朴的青梅竹马

感谢不期而遇

让年少的青春阳光明媚

《读唐诗》

高级26班

梦回唐朝,三千里繁华

万千歌谣,万千思绪

尽在一首唐诗

《登鹳雀楼》

高级7班

中国诗词

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诗词唤醒了最温暖的文化记忆

《我住长江头》

高级24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长歌行》

高级11班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

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唯有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

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增广贤文》

高级1班

古老的中国蒙学教育

传统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时至今日,世人仍能耳熟能详

精辟的格言警句

折射出中国古老神传文化智慧的光芒

《我为汉服低吟浅唱》

广中汉韵社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

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

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

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

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

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

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

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我为汉服低吟浅唱

《天耀中华》

广中合唱艺术团

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诗词的意境美可意会不可言传

“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

配以现代流行音乐

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

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

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让经典“咏”流传

审核:杨永宏

文、图:何婕妤

1

国旗下演讲|你的人间,是否值得

2

忆广中|博望楼:我在这里出发

3

创业|走进央视《经济半小时》的广中青年

4

广中校友王乃超:故宫凤凰卫视《清明上河图3.0》团队主创成员

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

的校园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6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