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初中古诗文鉴赏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①选自《王绩诗注》王绩(约-),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②[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③[薄暮]傍晚。薄,接近。
④[徙倚(xǐyǐ)]徘徊。
⑤[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⑥[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⑦[菜微]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皋薄暮徙倚犊
1.王绩(约-),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2.律诗章法结构“起—承—转—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野望》是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2.这首诗于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乡野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之感,抒发了诗人惆低,
孤寂的情怀。
3.“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的情绪。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这些景物,在其他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但在王绩眼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获,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1、“东皋薄暮望”中的“薄”与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薄”意思相同?()
A厚此薄彼B日薄西山
C如履薄冰D薄情无义
2、“欲何依”的句式结构与下列哪项不同?()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
3、“树树皆秋色”中作者对“秋”的理解与下列哪一项不同?()
A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山山唯落晖”作者描写夕阳景色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一项不同?()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李白)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5、下面与“采薇”意思不同的选项是()
A杜门晦迹B东山高卧
C梅妻鹤子D闭月羞花
6、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选项()
A王无功B东皋子
C斗酒先生D王右丞
7、下面四项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B牧人驱犊返,指牧人乘驾着牛车返回。
C王绩常推崇及赞美的人有嵇康、阮籍、陶潜。
D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绝句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
8.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画面宏大,意境开阔。
B.颈联接着写牧人与猎人归来,由上联的静转入这一联的动,动静结合。
C.这两联都按照律诗的要求来写,对仗十分工整。
D.这两联景中含情,表现出诗人融入田园生活后,内心无比喜悦的情感。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择题:1-8BDBADDCD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赏析题:
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