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食俗 >> 清明节的由来,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天(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祀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土家族,苗族,瑶族,水族,京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人重墓祭;南方人则多借此踏青郊游。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
《历书》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十四节气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
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
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按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天就是寒食,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
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古人眼里的清明节在古人的观念里,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日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民族扫墓节。
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录。
来源:教育大全
编辑:曾艳萍
审核:刘发兴
新闻-
▍综合编辑:永新视听(投稿邮箱:yxd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