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榜样才是产生虚伪的根源道德经的解释一

发布时间:2024/3/2 12:29:13   点击数:

你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因为Ta长得好看,因为Ta温柔善良,因为Ta对我好?这些理由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也很明了,似乎证据确凿,不容置疑。但其实一个人真正爱上一个人,是说不清楚原因的。

如果把爱情也搞得跟经济指标一样,那一定是哪里搞错了,一定是假的爱情。我们常常看到身边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爱一个人就爱得死去活来,你问Ta,Ta也想不明白,可就是爱啊。

其实孝敬父母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打心底里珍爱自己的爸妈,根本不用去制定什么狗屁“数据”。一个月给爸妈多少钱,一年回多少次家,陪爸妈多长时间,这些东西一旦定性了,被当成一种标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和任务,早就变了性质。

一个人可能十恶不赦,接近父母就是为了骗他们的钱,得到他们的家产,如果他发现社会上都认为怎么做就是孝敬父母,然后就照本宣科,假装做一个孝子贤孙,然后外人都说他对父母好,都说他是个大孝子。

可是谁又知道他内心真正的动机呢?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当一个社会整天标榜仁义道德的时候,正是大道废弛的象征。就像现在的某国,整天王婆卖瓜,自己本来做得很烂,还要强行自夸;整天说自己如何如何伟大,其实正好相反。

孔子为什么要极力恢复周礼呢?正是因为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老子为什么满篇都在念叨“无为”呢?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君主都太“有为”了,有为到胡作非为的地步。

《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看过,它是一个童话故事,可是却包含这最深刻的道理——“智慧出,有大伪”。那个皇帝为什么宁愿光着身子当众出丑,也要假装自己穿着一件全世界最美的衣服呢?因为那几个贼已经给人们洗脑了: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能看到。

所以所有人都在装聪明,其实是一群蠢得不能再蠢的傻瓜,被贼人骗了还要在他面前表演,把自己卖了给他演笑话看。

比如现在社会的学历造假、各种学术丑闻,就是因为行业定了那样的标准,大家都觉得考上了什么名牌大学,哪个学校毕业才算是聪明人;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才说明自己有科研能力。于是大家都不用真才实学了,都去千万百计够那个指标。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校检查卫生,平时哪怕再脏乱差的班级,到了这一天也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是检查组走了之后,马上就会原形毕露。但就是这样的班级一样可以拿到“优秀”的奖状和嘉奖的小红旗。

一旦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去标榜它、提倡它,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一场大型“真人秀”现场,大家都在作秀。可能连一开始真实的人物,后来都变得为了优秀而优秀,在虚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早已忘了为什么出发。

前几年,有一种现象在社会上大为流行,那就是以《孝经》和《二十四孝》为代表的“孝顺文化”。什么样的人就是孝子,做什么就算是对父母的孝敬。结果呢?很多地方举办各种奇奇怪怪的活动,让孩子当众给父母下跪,帮父母洗脚。仿佛经过这样就能拿到“孝子”认证一样。

孝顺爸妈这种人之常情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表演,就像是为了宣传好看的摆拍。这就像我们现在的朋友圈照片,颜值不够,后期来凑,哪怕是一个丑八怪,都会在经过一番有预谋的精心处理之后,变成天仙美女。于是以往可以代表一个人外表的照片变成了“照骗”。有的人的相片,连他爸妈都认不出来。

所以,我们看到各行各业都会“炒人设”,像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厨房里的快餐,一切“偶像”“榜样”都可以工业流水线加工,都可以“人造”。

历史中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说法——君明臣直。如果君王是开明的,他手下的臣子就会很正直,遇到认为对的事情就会以死相谏。唐代的魏征,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诤臣”之一。

其实这句话说反了,并不符合事实。如果君王真的高明,他就会懂得自我反省,就会广开言路,能听进去臣子们的话。那还需要臣子三天两头进谏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死谏”?

所以老子才会说,不是朝政清明的时候才有直臣、诤臣,而是国君昏庸的时候,才会有忠臣直臣。因为满朝都是睁眼说瞎话的人,都是灌皇上“洋米汤”的人。正因为皇帝不停不听不听,刚愎自用又生性残暴,所以即使是正常的进谏才会如此腥风血雨、险象环生。

可见啊,有时候榜样反而会起反作用,这些年我们吃瓜看到很多人人设蹦得稀碎,这就是大家在硬撑着在“装”在“演”的证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ss/162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