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食俗 >> 春天带孩子打卡关于春雨的名诗名句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天正适合带孩子打卡关于春雨的名诗名句
唐朝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被苏轼盛赞的王维向来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诗也如此。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诗人借送别时清新明媚的春景,表达对好友的祝福之情。
唐朝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圣杜甫名篇之一,小学必背古诗。好雨似乎很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生长的春天。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着大地万物。诗如文题,处处透露出“喜”。
唐朝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不知春花被吹落了多少?据说孟浩然在考场做此诗时,并不被欣赏,被阅卷人点评:“不知道花落了多少,岂不是瞎子?”。殊不知点评人自己有眼无珠,真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被千古传诵。也是小学必背古诗。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江南春天清明时节的时候细雨霏霏,突出春雨朦胧的意境,而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更能感到心境黯然落寂。不过后面因为有天真烂漫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之举,又让本诗的语调稍微中和,明媚一些。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小学必背古诗,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柳树发芽旅舍青翠。从诗中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看来,柳树发芽的时间差不多是春天2月-3月的时候,就算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所不同,也不会差太远。
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学必背古诗之一。田园诗,诗风淡雅。适合孩子阅读和理解。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已是农历三月,雨伴随狂风大作的暮春之际。厚重的院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零落一点一点地飞到秋千外。此诗意境唯美,画面丰富。
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做梦都想冲去一线,收复河山的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难得有这闲情逸致。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南宋范成大《喜晴》—“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写了很多田园诗,其中《四时田园杂兴》也是小学必背古诗。这首喜晴也是顺手拈来。通俗易懂。晚春的时候,雨连绵不断的下,突然放晴,倏然发现,春天已经过去,都已经是沈深夏了。
宋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时候,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一副静谧清新的江南乡村雨景图。不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下一句有约不来夜过半,作者等的人因为这天气没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朝的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冷;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扬。这首诗语语清淳,生动轻快。让人深切的感觉到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小编能力有限,有没有补充?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