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相关传说 >> 清明节怎么玩儿让古人来教你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枝杨柳属流莺。”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这首《苏堤清明即事》,寥寥数语便把清明时节郊游踏春,赏花唱曲的肆意舒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正面临着要为全家清明出行出谋划策的难题,对外出活动没有灵感,不妨让古人来教教你清明应该怎么玩儿吧~
先秦·风情
先秦人的郊游浪漫“风情”。《诗经》里有许多爱情诗篇,都是时人郊游的记录。其中《国风·郑风》里有首诗歌叫《出其东门》,起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郑国人喜欢郊游,每年春天,出了郑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可见在古代,美女是春游踏青的主力军。许多书生少年便利用这个机会,与意中人互赠芍药,定下爱情的盟约。
魏晋·风雅
到了魏晋时代,春游则更雅致风流。在魏晋那样一个特殊年代,风流名士辈出。他们不但创造出了文化艺术的高峰,也在玩乐上自主创新。
当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自家园林兰亭搞的那场Party,留下了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还留下了一个著名的玩儿法——曲水流觞。
但时人郊游能游出一种境界的,还要数陶渊明。有“千古隐逸之宗”美誉的他在做了十三年“公务员”后,毅然辞去彭泽县令之职,把家都搬到了郊外,过起了悠然的“田园生活”。他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凡脱俗,至今没有哪位“驴友”能超越。
唐朝·风行
魏晋人郊游虽游出了境界,但“郊游热”在普通人间并未兴起,仅属“小众”,到了唐代,春日郊游才真正风行起来。“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杜甫笔下,唐朝春游可谓盛况空前。
春季来临,明媚的阳光洒遍原野,百鸟在枝头嘤嘤成韵,男子们邀几个朋友,一起到曲水边吹吹风,喝喝酒,再租一艘画舫,吟几句歪诗。
姑娘们则换上美美的春装,放放风筝、荡荡秋千、逛逛古刹再去脂粉铺子买些玩意儿,好不欢畅惬意,比之今日的春游,大概只差拿着手机来个自拍分享朋友圈了!
两宋·风靡
宋代延续了唐代喜欢放假的做法,将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为7天,这个假日的长度,放到现在,大概也只有十一黄金周可与之媲美了。
或许正因为假期长,宋时寒食与清明的娱乐活动异常活跃。一些路途遥远无法回原籍扫墓的官员,常会利用这难得的“黄金周”,找上同科,约上同乡,到郊外踏青,喝喝小酒,发发牢骚,再吐吐上司的槽,顺便交流一下各自身边的八卦,缓解一下上班的压力。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趁着绿柳轻摇,荠麦青青,让我们踏着这首清弄和许多葵演唱的古风歌曲《杏花落时茶幽香》,约上三五好友,清明小假期到郊外走一走,莫负好风景,莫负好春光!
清雅国风
我们与好朋友团团合作的
“青听”栏目——“清雅国风”专题
正式上线!
将会由不同的歌手、声优等国风达人
担任小青团主播,
带你领略那些关于国风的一切。
点击阅读原文,听清弄的有声电台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