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4月4日清明节,全国哀悼日,关于这个节日

发布时间:2021-3-8 8:52:11   点击数:

关于清明节你了解多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做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清明节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至,今天就来唠唠清明那些事!

清明节简介

01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在古人的观念里,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天,有很深的含义。

02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03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04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烈,彰显了中华民族感恩、孝道的文化传统。

05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06

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本身是一种节气,

它是如何发展为一种节日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拉着系在风筝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风筝可以飞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扫墓祭祀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缅怀的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的秋祭。

插柳条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条的习俗。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另外,清明插柳也是古人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舌尖上的清明

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那你是否好奇清明要吃写什么?

青团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子福

即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红枣、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着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螺狮

农家有清明吃螺狮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狮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狮壳扔到屋顶,据说瓦屋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怕老鼠,有利于清明的养蚕。

4月4日·全国哀悼日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国务院发布公告,

决定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在此期间,

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

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这个特殊的节日,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借此清明节之际,

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的同胞,

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深切哀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华社视点微博

编辑整理丨中科博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END-

推荐阅读

收入超亿!工业文化旅游未来5年将爆发?

快来了解工业旅游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先睹为快: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重磅!一图详解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

一张图,详细解读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

策划·规划·设计·运营

致力于打造最优质的文旅创意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xgcs/13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