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相关传说 >> 主题晨会ldquo我们的节日m
主题晨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什么节日吗?
没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本周一我们迎来了“清明节”主题晨会,让我们跟随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了解清明节吧!
国旗下讲话:《清明节》
小朋友们围绕着清明节的来历和清明节这个节气的特点,告诉大家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要缅怀先人和烈士,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歌舞表演
桂山园区中三班的小朋友各个站姿标准,声情并茂,用稚嫩的语言和优美的舞姿来缅怀先辈们的功绩,表达对烈士们崇高的敬意。
竹晖园区中二班的小朋友们台上动作整齐划一以情景剧《清明节的由来》和手势舞一起缅怀先烈......
一个季节,一首歌,一曲《清明时节》结合古典诗词,中奥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以舞蹈艺术编织,别有韵味......
什么是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同老母亲悄悄到岷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岷山。岷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岷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放风筝
4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家长可以在踏青时选择空旷的场地,为孩子准备风筝,让孩子在春暖花开之时尽情地奔跑。
荡秋千
秋千本是在树桠枝为架,用彩绳缠绕而成,现代多用绳索加踏板制成,多为儿童所喜爱。
插柳
随着柳条返青,人们喜欢将柳条折下,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寓意防扰辟邪。
清明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
吃青团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青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
清明节出游,孩子穿着要注意
乍暖还寒的清明,昼夜温差大,天气容易变化,带孩子出门,要随时调整穿衣。背部、小肚子和小脚丫要注意保暖,头部和心胸要注意散热。
撰稿:柯诗莹
图片、视频:各园区
编辑:陈聪艺
初审:何秋红
复审:李晖雯
终审:陈白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