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风俗习惯 >> 致敬middot清明弘传统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缅怀革命先烈和给已故亲人扫墓的日子,更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的好时机。为了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文化,同时缅怀因疫情牺牲的英雄,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操,孟津县双语幼儿园举行了“清明弘传统抗疫祭英雄”线上清明节系列主题活动。
清明知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祭英雄清明时节祭英烈,寄托哀思悼同胞。为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园幼儿在老师们线上组织下,通过“中华英烈网”肃立祭扫,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本次清明节主题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感受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学会感恩和尊敬长辈。更深切地体会到战“疫”态势向好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看似平淡、实际安康的美好生活,更加懂得努力奋斗与不负韶华的深刻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应该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观念。
愿每一个生命都被善待
愿每一个英雄都被铭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