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风俗习惯 >> 广东公布清明祭扫指引,这类人不参加祭祖活
年清明节将至
日前,深圳曾发布通知
全市所有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
即日起暂停市民群众现场祭扫活动
点此查看详细报道↓↓↓
深圳发布最新通知:全市即日起这些活动全部暂停!
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广东对于清明祭扫有何防控措施?
官方指引来了
▼
3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第44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介绍我省清明祭扫和口岸管理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骨灰寄存场所暂停现场祭扫省民政厅副厅长方洽平绍,根据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广东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全力做好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①不组织集体性告别祭奠、骨灰海葬、骨灰树葬、联宗祭祖等活动,以往清明期间农村地区会组织一些大规模的家族祭祖、家族聚餐活动,疫情期间,这类聚集性的活动是禁止的。
②各类骨灰寄存场所,包括殡仪馆、宗教场所等设立的骨灰寄存设施,疫情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服务。这类祭扫场所相对密闭,空气流通差,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有必要全面暂停现场祭扫服务。
③由各地级以上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根据分区分级防控指引要求,决定暂停或实行预约公墓祭扫服务,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留意各地级以上市防控指挥办的通告。
④加强农村祠堂、墓地祭扫(祭拜)活动管理,严格控制参与人数,严防人员聚集。
⑤对类似纪念设施实行临时性闭严措施,暂不组织和接待现场祭扫纪念活动,同时,利用中华英烈网等开展网上祭扫英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
资料图南都记者吴进摄
对因疫情防控需要未能到现场祭扫的群众,广东将积极提供绿色文明追思服务,方便人们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目前主要采取这三方面的措施——
?省民政厅将依托“粤省事”提供“云祭扫”公共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祭扫场所,根据群众需要,由殡葬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代为祭扫;
?由殡葬服务机构统一举办简约、文明、不聚集的公益祭扫活动。
资料图南都记者方光明摄
出台清明祭扫防控工作指引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纪乐勤介绍,省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广东省清明祭扫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下称《指引》),适用于全省清明祭扫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公墓、骨灰寄存设施、农村祠堂、村边或山林墓地等场所在清明期间的疫情防控。
《指引》提到,下列人员不参加祭祖活动:(1)高、中风险人员;(2)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孕产妇。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指引
▼
广东省清明祭扫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全省清明祭扫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公墓、骨灰寄存设施、农村祠堂、村边或山林墓地等场所清明期间疫情防控。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各地各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6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8号)和《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试行第二版)》(粤防疫指办明电〔〕42号)、《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清明节祭扫期间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粤民电〔〕20号)要求,以科学、合理、适度、管用为原则,突出重点,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
三、健康风险判定标准
高风险人员:
是指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员;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天内从疫情高发国家和省份返粤人员以及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管理的人员。
中风险人员:
是指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有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实施医学观察未满14天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人;解除医学隔离未满14天的无症状感染者;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低风险人员:
是指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高风险、中风险人员以外的人员。
四、主要措施
(一)防控政策引导
1.暂缓返粤祭祖探亲。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挥海外侨团社团、宗亲会、省内涉侨社会团体作用,强化宣传,劝导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在外教师、留学生、境外投资合作企业员工清明期间暂不返粤、不扎堆返粤,暂缓返粤祭祖探亲。
2.不参加祭祖人员。下列人员不参加祭祖活动:(1)高、中风险人员;(2)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孕产妇。
3.不举办祭祖等聚集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禁止祭祖等群众性聚集活动,不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骨灰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鼓励利用互联网等非接触形式的祭拜。
4.主张替代性祭扫活动。各地加强宣传,尽可能提供网络祭扫、代祭服务、敬献鲜花、挂黄丝带和寄心语卡等简约文明的替代性服务,更好地满足亲属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需求。
(二)严防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疫情输入传播
1.按照最新版《广东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工作指引》,对国外来粤返粤的中国籍旅客和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来粤返粤的外国籍旅客,做好口岸卫生检疫、人员分类接送转运和14天隔离医学观察。
2.对国内疫情严重地区来粤返粤人员实行严格健康管理,按规定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管理。
(三)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
各地不得组织集体性告别祭奠、骨灰海葬、骨灰树葬、联宗祭祖等活动,暂停各类骨灰寄存场所(包括殡仪馆、宗教场所等设立的骨灰寄存设施)祭扫服务。严控农村祠堂、墓地祭扫(祭拜)活动参与人数,严防人群聚集。鼓励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供线上、非接触形式的祭拜服务。清明节祭扫期间,严格按照《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试行第二版)》(粤防疫指办明电〔〕42号)要求,在保障遗体接运、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前提下,高风险地区各类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祭扫服务。中风险地区各类殡葬服务机构根据疫情防控风险、各类祭扫场所状况等实际情况,可提供限制性墓地祭扫服务。在加强场所通风、消毒、体温监测、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采取网络实名制预约、控制人数、分时分批等措施,控制逗留时间,减少人群密度,防止交叉污染。低风险地区各类殡葬服务机构在加强墓地祭扫场所人员健康管理,限制人员规模、逗留时间等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开展祭扫服务。
(四)落实员工健康管理。
1.落实员工分类管理。对近期从省外返粤复工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对于高风险人员,需通报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联系社区或单位指定的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中风险人员应当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自觉接受社区管理。低风险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
2.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安排专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每日实行晨检和晚检,如出现发热(≥37.3℃)、咳嗽、乏力等症状的人员要及时就医排查,并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所有人员进入服务机构前进行体温监测,异常者(≥37.3℃)不得入内。
五、出现疫情后防控措施
殡葬服务机构清明期间如出现感染病例,应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防控措施。相关要求可参考附件。
(一)出现散发病例。出现散发病例后,各单位进入特别防护阶段,应提高监测防控力度,配合疾控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搜索与管理,并做好终末消毒,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2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应由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资料图南都记者方光明摄
呼吁侨胞加强防护暂缓返粤祭祖“广东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万华人华侨,清明将至,海外华人也有返乡扫墓祭拜先人的传统。”方洽平说,但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省各地均有清明期间祭扫活动管理措施,请各位侨胞及时与当地统侨部门联系,了解相关信息,也希望海外侨胞体谅理解。另外,当前疫情形势下,不外出就是最好的防护。
“长途旅行,路途奔波,且舟车劳顿,极易感染疾病。希望近期侨胞们尽可能不旅行,减少感染风险。”
资料图南都记者方光明摄
如侨胞确有需要回国返粤的
该怎么办呢?
疫情重点国家或地区来粤人员需隔离14天近期随着境外疫情高发蔓延,广东进一步加大了口岸入境管控的措施。省商务厅副厅长符永革提醒,近期有计划来广东、回到广东的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入境前,要主动了解广东,包括国内的相关城市在防控疫情方面的防控措施,也包括所在国家地区离境时的防疫措施。
?在口岸入境时,要严格遵守入境口岸卫生检疫防控措施,包括在入境的时候要全面如实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遇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或者14天内有到过重点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的旅居史,或者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有症状的患者,必须主动向入境口岸的海关申报。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有故意瞒报、漏报、误报相关信息,或者虚假填报健康申明卡的行为,造成疫情传播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有来自疫情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来粤返粤人员,为了保护入境旅客自身的健康安全,在旅客入境之后,全省各地的指挥部、指挥办会派专车将旅客接送至目的地,到达目的地之后,实施14天的居家观察或者是集中医学观察。在这14天的居家或者是集中观察期间,将定期进行体温测量等健康监测。
最后
从深圳机场、深圳湾口岸入境后
怎么检疫?通关流程指引图来了!
深圳湾口岸入境旅客通关服务流程看这里
↓↓↓
图片来自:深圳口岸发布
来源:深圳发布
编辑:余思敏
?“18万/张回国机票抢光”背后:有人花12万拼机,有人宁愿放弃学位?最新,深圳又增2例境外输入病例!中央宣布:这类人不再采取隔离措施
?刚刚,广东发布最新通知:境外来粤返粤集中隔离费用自理!
点左下角看更多深圳大件事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