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风俗习惯 >>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为逝去的亲人点燃一盏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称“祭祖节”,亦称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祭祀鬼节”。
“十月朝”,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所以,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俗语有“十月一,烧寒衣”,就是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寒衣节的由来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
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
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
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
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
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
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
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
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将农历十月初一,孟姜女送寒衣这一天,称为「寒衣节」。
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十月初一这天,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寒衣,到坟头上烧给死去的亲人。有的将所剪制的寒衣,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
佛弟子如何过寒衣节
就佛教来讲,没有“鬼节”之说。但是鬼、鬼节、超度,这些在佛教的六道轮回当中,在佛教的三世因果当中,都会讲到。
作为佛弟子,在寒衣节这天,为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怀念,可以选择持斋、礼拜、诵经、念佛、供养、放生、布施等,以此之功德回向给我们的七世父母以及六亲眷属,愿他们离苦得乐,得生净土;并以此表达对历代祖师大德的无限感恩和缅怀之情。
供灯祈福
俗云: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灯,乃佛教六供养之一,发散光明与温暖,驱除黑暗与无明,系佛陀智慧之象征,众生慧命之表法。
燃灯供佛具有作善业、设供养、作舍施。受福、财、平安、健康、不堕三恶道报。燃灯供佛,厥功至伟,于恒沙劫,叹莫能穷。
供灯法会寓意以灯光相继,把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传递到大众心中,带来无限的温暖,希望祥和,平安和欢喜。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
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
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
三、得于天眼。
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
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
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
六、得智能明。
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
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
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其实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能够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
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的家庭中,不会生在具邪见者的家里。我们极个别道友生长在具有邪见的家庭中,父亲的邪见如山王,母亲的邪见也极其严重,孩子以微薄的力量很难转变他们。而供灯的话,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这种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
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灯是光明与智能的象征。末法时期,众生根性驽钝,造罪深重。人们在无明引发的贪、嗔、痴三毒作弄下,一刻不能安宁。佛前点灯,是借佛的智能之灯放出的光明,照破痴迷颠倒的自我,使我们心生慧解,成就我们的智能波罗蜜,在浊世末法这实在是最刻不容缓的事。
一人施灯供佛,一人受惠;一家施灯供佛,一家受惠;人人施灯供佛,人人受福;家家施灯供佛,家家受福。只要有灯明的地方,诸佛菩萨的慈光自然遍照。点灯祈愿时需观想灯火如须弥山般的高,灯身如大海般无边,更需观想回向给受苦的众生(身体残缺者、眼睛失明者、身心痛苦者、贫穷饥寒者…)远离痛苦烦恼,恢复健康、财富无缺、智能增长。
一灯能除千年暗
一智能破万年愚
以此殊胜供灯功德。回向给出资供灯者、点灯者及随喜参与者,祈愿阿弥陀佛加持众等事业顺利、资财丰饶、福德增长、受用无缺、运程顺遂、所求圆满。
回向偈
燃起佛前灯,灭除心头火
愿此大智慧,照破众无明
愿以此功德
回向给功德主及一切众生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三障皆消除,智慧真明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