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酱时间成全的那一滴鲜杭州百年老字号酱园

发布时间:2023-1-28 22:07:38   点击数:
治好白癜风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128/7772510.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然

夕阳洒下来时,时光仿佛在这个地方静止了。

杭州萧山河上古镇,有着比杭州主城区更浓的年味。

雕栏画栋的一座朱红三层小楼静静伫立,白墙上挂着红色灯笼,中间写着“徐同泰”三个字。

最初,它是一处始建于清朝光绪初年的徐同泰酱油作坊。现在的徐同泰是杭州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着古法酿制鲜美酱油的一家老字号品牌店。

年,“徐同泰土法制酱技艺”被列为“杭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持人工制作,自然发酵,酱之鲜,在那一滴滴褐色的古法熬制的液体里,也在制酱人的一滴滴汗水里。

“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酱”的故事,就听萧山河上古镇的这座小楼来讲述(专题报道戳这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浙江人百转千回的生活滋味,都在这七件事里)

1】天的大缸酱料自然发酵,是成全土法酱油的第一步

跨过徐同泰酱油厂的门槛,古色古香的建筑内设计成了徐同泰官酱园的展示馆。

各个年代的酱味制作工艺工具,被一一呈现。

古法酱油的制作空间在展示馆的后面,面积很大。

广场空地上摆放着几百个酱料大缸,银色锥体盖子保护着美味。

在徐同泰酱油厂工作了30年的老师傅俞尧成拿开盖子,一股浓浓的豆酱气息铺面而来,缸内固体部分酱色已经初显,油亮亮的液体正是酱油的初阶形态。

每个缸内,正在进行着大约斤黄豆和微生物的交互过程。

这一过程,余尧成称之为日晒夜露,是古法酱油五大步骤中的重要一步。

1斤初发酵的黄豆2斤盐水的比例沉入缸内,再经过天的日晒,半年的时光里,师傅需要一周两三次进行手工搅动,触发酱料、空气、阳光之间的融合,粘稠的酱香美味才会慢慢浮现。

盖子像是一个大斗笠,设计成了上尖下圆的形状,是为了防止雨水堆积。过去老底子的缸盖子,草席编制而成,外面刷上一层柏油,防雨防虫。

“现在的铁皮缸盖子用不烂,10年用下来没问题,比之前寿命两三年的草盖子要好多了。”

天后,酱会漂浮在缸最上面,底下水汪汪的一片是褐色的土法酱油。

缸体上的水龙头一开,带着浓烈香气的酱油流出。

2】从大豆到我们吃进嘴的酱油,时间跨度近一年

这只是酱油的初级阶段,土法酱油的程序复杂耗时,更考验人的耐性。

徐同泰古法酱油的制成需要五步,原料选择的是东北黄豆,品质优良,圆滚饱满,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开启古法酱油的制作程序。

雨水连绵的日子里,几百个大缸里浸泡着新鲜的黄豆,24小时后,它会变软、涨大。

在蒸屉内,蒸豆45分钟,焖煮半个小时,黄豆完成了它的变身。

初步发酵的工作交给酱曲。黄豆和酱曲混合在一起,扁篮里面铺开厚厚的一层,酱曲会发热,黄白色的微生物紧紧抓住黄豆,与它紧密融合渐成一体。“温度太高的时候,师傅们还会翻一翻,防止过热。”

初步变身的黄豆和酱曲一起,入缸进过半年的日晒发酵,直到香味扑鼻的酱油从缸内流出。

放出来的这些酱油,用大桶沉淀杂质,放5天到一个星期,再高温煮95度,这一步叫做沉淀灭菌。

调配、杀菌、均质、冷却、最后装瓶灌装封口。

这一整套古法酱油的程序下来,基本上清明做起,冬至才能售卖,时间跨度几乎要一年。

常年做土法酱油的俞尧成,身上沾染了比一般酱油更浓烈的气味,“我自己闻不到,鼻子早就习惯了这种味道,家里人会闻得出。”

俞尧成说,土法酱油的制作步骤繁琐耗时比较长,和现代高效机械手法有比较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料、工艺、时间这三个方面。”从一颗豆子到一滴酱油的转变,几乎和制酱人的手工经验分不开。

3】老底子,大家挑着扁担、木桶、排竹管买酱油过年

徐同泰酱园已经有年的历史,走过辉煌,也迎来过挑战。

光绪三年(),河上家境贫寒的徐三春夫妇靠摆酱油摊起家,创建了徐同泰酱园。到清末,徐同泰盘入阜林和记酱油店,开设门市部。

俞尧成今年67岁,他还记得小时候,徐同泰酱油厂是一个十分耀眼的存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酱油在民间算的上是一种奢侈品。普通人家平常炒菜只用盐巴,酱油是过年赶集买年货时,才舍得去买的好东西。”

冬至以后,徐同泰门市店门口就很热闹了,生意迎来了最闹猛的时候。

富阳、诸暨、桐庐、义乌,都有人挑着扁担,提着茶瓶、水桶、木桶来排队买酱油,“队伍最长都排到街上去了。”

路远的人一次性会买走10斤、20斤的酱油回家。

靠近山区的人,会用排竹管装酱油。“那是一种粗大的毛竹,中间空,上面扣一眼,山路颠簸也不会漏。一个排竹管能装上10多斤酱油。那时买酱油当年货,徐同泰酱园里的什锦菜、酱瓜也都会捎上一点。”

于是,民间就有了“什么时候看到徐同泰门口门庭若市了,就知道要过年了”的说法。

4】为什么还坚持古法酿造?百年老酱园的坚守和未来

年,俞尧成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徐同泰酱油厂,拥有了一份令乡里乡亲都艳羡的铁饭碗。

“一个月50-60块的工资,老婆在家务农,不出来赚钱,我一个人的工资足以养活全家。”

当时,徐同泰酱油厂里面大多是上过初中、高中的年轻一代,很多有文化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厂里还提供免费的宿舍。

那时候也是徐同泰的黄金时代,土法酱油年产量在-吨。

“忙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大年三十还要上班,直到下午3点多才放假,大年初一又有人来进货了。”

对于俞尧成和很多萧山人来说,徐同泰是记忆中的年味,是每年制作酱鸭的首选酱油。

年,徐同泰成为首批浙江省老字号企业。

年,一场改革进行了。

“不再局限一种酱油,现在有生抽、老抽、一品鲜、蒸鱼酱油、寿司酱油。”年,徐同泰的古法手工酿造手艺,被授予了“杭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与浙江凯旋门澳门豆捞控股集团结成战略伙伴,进入澳门豆捞全国几百家门店。

“我们仍然坚持着古法酿造,但在形式上也在积极创新走不同的道路。”年,徐同泰酱园旧址,被授予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年,河上镇投资万元对官酱园进行保护性返修,百年徐同泰酱园展露新资。

“现在,徐同泰最畅销的是寿司酱油。古法酱油所独特蕴藏的浓烈,在蒸鱼和清淡的寿司上变得格外出彩。”据介绍,过年期间,古法酱油系列还推出了礼盒包装,“徐同泰希望能用更加新颖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fsxg/156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