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祛白公益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122918.html大家好,欢迎来到《有画说》,今天由写意来陪大家一起探讨《千里江山图》的未解之谜!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里江山图徐徐铺开,绚丽的湖蓝山水以卧龙之姿巍然岿立,惊艳了世界,也让所有华夏儿女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瞬间攫取所有人的目光,并激荡出国人满腔的民族自豪感,这是只有《千里江山图》才能带来的美感和震撼。除了艺术美,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背后有太多的故事和谜团。年,不到18岁的原阳少年王希孟(今河南新乡)呈《千里江山图》与徽宗,徽宗大喜并嘉奖他,还给了他官做,然而转身徽宗就将画送给了蔡京。明明是歌颂大宋江山的巨幅画卷,既然喜欢,为何不自己留着?北宋末期,王室衰微,国土沦丧,自然灾害频繁,民不聊生。徽宗虽然身在宫中奢华享乐,然而被夏辽割走的土地大概也如鲠在喉。这样看来,富丽锦绣的千里江山图想必也有些刺眼。不过作品确实极佳,是以徽宗才会将其割爱给宠臣蔡京。其后,元代李溥光高度称赞此画:“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不过此时已无任何有关此画作者和画名的信息。既然是广受赞誉的佳作,为何它的作者竞会像从没存在过一样,留下只言片语的蛛丝马迹?这要从王希孟死亡之谜说起。清代《北宋名画臻录》曾提及,王希孟在呈《千里江山图》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千里饿殍图》听名称应该是一幅描绘当时社会底层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长卷,可谓古代版的《流民图》。宋徽宗看过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王希孟。《流民图》局部蒋兆和大多学者认为该说法并不可信,但是什么情况下才能使一个人消失的如此彻底?谁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排除穿越时空错乱、神话魔幻、特异功能等戏码,大概也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啦!此时我们再去看《千里江山图》,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亲切熟悉,因为它记下的正是我们每个人的18岁啊!18岁的少年如北冥之鱼,《千里江山图》全景开阔,仿佛打开了上帝视角,而画里这一片广阔天地,任他纵横来去;18岁的少年雄心勃发,锐不可当,正如《千里江山图》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兀然拔起,如众星拱月、唯我独尊。18岁的少年赤子之心拳拳,满怀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18岁的少年天不怕、地不怕,凭着一股没来由的豪气,就敢在这个世界上横冲直撞,毫不畏死。有话大家说 杜尚说:一幅画有名的程度取决于它被谈论的次数。如果你也喜欢《千里江山图》,就来跟大家说说你对这幅画的理解吧!01丹青雅韵:陈丹青讲王希孟,联想到委拉斯凯兹,说他俩要是相见,可以聊聊少年进宫的往事;我却想到了巴齐耶,他俩可以把酒言欢,吹吹慷慨赴死的豪气。注:弗里德里克·巴齐耶,是一位有才气有文化的画家,用色比莫奈丰富又不放弃造型,出于对共和国的热爱,弃画从军,后在普法战争中光荣牺牲,享年29岁。02少年往事:18岁的少年单纯透顶,只凭一腔热血可以成就神来之笔,却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辙。20年后,徽宗弥留之际,可能听见少年清澈骄傲的声音:“看,这是我献给陛下的千里江山!”03雅望天堂:北宋有两幅鸿篇炬迹: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一个现实,一个理想。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04happy-endding:《北宋名画臻录》接着记载称:宋徽宗下令赐死王希孟,而希孟恳求临死前再看看《千里江山图》,皇帝答应了,谁知当天晚上,王希孟神隐啦。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不觉得王希孟是入画成仙,反而觉得很大可能徽宗爱才又金口玉言不能收回成命,最后私下让王希孟改名换姓,放出宫去啦!05谁来跟我比眼神:图中各色人物细小如蚁,然而身份、神情、性别都清晰可辨。登山、对坐饮茶、打扫庭院、钓鱼、一家三口坐船出游......这些人隐藏在千里江山的每一个角落里。06放大镜:乾隆非常喜欢这幅画,在该图之首的题了一首七律题画诗,并将此画以《千里江山图》的图名著录在《石渠宝笈·初篇》上。它的名字很可能是根据这首题画诗的首句“江山千里望无垠”而得。07美院高材生:王希孟献画前就读于“画学”,类似今天的“美院附中”,而宋徽宗创建的画院就相当于今天的“美术学院”,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的皇家绘画学校,校史23年,一直办到北宋灭亡。08丝路花雨:通常认为最早的一幅青绿山水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但它又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敦煌壁画提供了早期最可靠的山水形态的图式。从十六国到魏晋、隋唐,洞窟里的山水壁画变化,可以映射出早期青绿山水的雏形。不怕说错话就怕脑洞不够大有话你就留言吧!◤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ipischool.com/fsxg/1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