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622/4877565.html花红柳绿,微雨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看郊外游人渐多,我突然开了个脑洞:古代人如何踏青春游呢?除了看看明媚春光,会不会还有些不一样的玩法?今天张小渔就带大家穿越一下,去看看古代人的生活。01穿越到东晋嗖的一声,张小渔来到了东晋的会稽。我环顾一下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园子里,园里有柳树,有桃花,有翠竹,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着,好不幽雅。正当我还在懵圈时,不远处一位英俊青年叫道:张公子,快坐下吧,我们的游戏要开始了。这时我才发现,在溪水两岸,每隔四五米坐着一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宽大外衣,袒胸露臂,头戴纶巾,潇洒随意;女子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衣带轻浮,十分飘逸。在木几前的席子上坐下,就见溪流上方一男子欠身道:人都到齐了,我说说规则,稍后我会将酒杯放入水中,到时候杯子漂到谁面前,谁就得作一首诗,如果作不出,就得喝酒。说完,男子将酒杯放入流水中,一路漂下。经过我面前时,我才看清,原来那杯子是木质的,底部还有个托,难怪不会下沉。起初几个回合,酒都停在了其他人身边,只见有的人吟诗一首,随即将酒一饮而下;遇到不想喝的,吟完诗后就将杯子向下流拨去。▲曲水流杯到第五次时,杯子终于在我面前打了个旋后,晃悠悠停了下来。大家开始起哄,来一首,来一首……我一时脸红起来,哎,没文化害死人,我们那时代只会说WC,哪会写什么诗。没办法,我只好认输,尴尬地喝了酒。好在,他们喝的是山阴甜酒,酒色橙黄,甘甜醇厚,大概就是绍兴黄酒吧。这酒不但好喝,度数也不高,不过饶是如此,喝了五六杯后,我还是有点头晕了。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读点书。后来我问旁边的一位姑娘,“这游戏叫什么呀?”姑娘一脸疑惑地看着我说,张公子,你是不是喝多了?这不就是我们经常玩的“曲水流杯”吗?我突然想起上学时背过的《兰亭集序》,里面有一句叫“流觞曲水”,便试探着问:就是王羲之他们在兰亭雅集时玩的吗?姑娘对我这大老粗非常不屑,翻了个白眼:王右军的名字也是我们能直呼的吗?不过这游戏可不止这些上流贵公子玩,平民百姓也很喜欢呢。我呵呵一笑,红着脸说,在下喝糊涂了。喝到酣处,大家取笔抄录诗文,互赠友人。我却在一片嬉笑玩闹声中,伏在案几上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兰亭集序注释——曲水流杯:又叫曲水流觞,觞就是盛酒的杯子,通常为木质,也有陶制的,因其较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参与游戏之人,沿水而坐,杯子停在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作不出来的,就罚酒一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将这种游乐活动推向了顶峰。魏晋服饰: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这跟袍不同,袍的袖口通常要收紧,但衫则敞口,且宽大疏松,非常符合“魏晋风度”。纶巾则是常见头饰,大家平日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非常洒脱。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周瑜,苏东坡描述为“羽扇纶巾”。这时期的妇女服装,一般上身穿衫,袖口同样宽大,下身穿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魏晋的酒:魏晋一般喝的是米酒,用糯米为原料酿制,《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桑落酒的酿法。不过在东晋,南方绍兴一带,流行的是山阴甜酒,其实也就是现在的绍兴黄酒。▲洛阳牡丹02穿越到唐朝张小渔从东晋的“曲水流觞”中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唐朝的洛阳。往自己身上一看,吓了一跳,我怎么变成了女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可是我身上穿着宽大的露肩长裙,还披着飘逸的轻纱,色彩有粉有红,绚丽极了。关键是,我特么还酥胸半露,让我一个现代人都有点不习惯。但我再看看周围,原来同行的还有几位女闺蜜,大家都这样穿,而且毫不羞涩,我也就坦然了。此时的洛阳郊外,人潮如流,熙熙攘攘,骑马的公子哥,坐马车的小姐,步行的游人,挤作一团,我在人群中艰难前行,心里奇怪:原来古代也会堵车?▲《虢国夫人游春图》看这热闹架势,我忍不住白痴地问身边的闺蜜:大家这是要去哪儿啊?闺蜜摸摸我的额头说,你失忆啦?当然是去牡丹园赏花呀。我用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推测,这应该就是唐朝大名鼎鼎的洛阳花会。这时是四月,郊外绿草茵茵,百花盛放,大家边走边赏。走了大约半个时辰,我与闺蜜都觉得有点疲乏,正好前方有块草坪,于是大家解下衣服外面的轻纱,围在树上,临时搭起一个纱帐,围坐在中间休憩。我看了看,虽然没有现代的帐篷结实,但纱幔飘飘,暖风拂面,也别有一番妙趣。片刻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不多时,就见一个巨大的园子外,公子小姐们纷纷将车马系在道旁,兴高采烈地向园内而去。我身边的闺蜜也突然亢奋起来,一边欢呼“牡丹园到了”,一边拉着我小跑过去。进得园内,一大片一望无际的牡丹花,竞相绽放,花朵硕大,有浅红、粉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等,争奇斗艳,雍容华贵,好一派盛唐气象。▲牡丹我惊呆了,难怪大家都疯了一样赶来。只见花间游人如织,如痴如醉,那些豪贵小姐,一边欣赏,还一边挑选上等牡丹,要买回家去。她们出手豪绰,见到心仪的,就不断买下,然后交于仆人收好。后来见几位姑娘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己所得之花,比数量,比花色,比花瓣大小,以此为乐。想来这就是唐朝春游时流行的“买花”和“斗花”了。我与闺蜜们没有那么豪,所带钱财不多,只买了两支中等大小的,顺手插在鬓边,一时映衬得整个人都娇艳起来。流连忘返间,不觉已是日头偏西,眼看着游人渐渐散去,我们也嬉闹着踏上了归途。▲唐朝服饰注释——唐朝服饰:唐朝女服的代表,是“女式大袖衫”,比通常的宽袖外衣更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衣料细腻透明,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大气飘逸,色彩绚丽。《簪花仕女图》中:美人穿着裸肩长裙,披一件大袖纱罗衫,微遮双乳,十分美妙。唐代春游:唐朝时期,清明前后踏青春游,是非常普及的民俗活动。白居易在《春游》中就写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其中,上巳、寒食、清明节,是唐代的公休假,官员还有福利。在官方鼓励下,上至高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春天竞相出游。其中又以牡丹开放时节最为疯狂,刘禹锡的《赏牡丹》就描述了这种盛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买花斗花:白居易有一首诗就叫《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牡丹花开时,京城名门世家的公子小姐们相约去买花,花的价格不一,顶级的牡丹,一株值万钱,昂贵至极。不但买花,还要斗花,《开元天宝遗事》提到:“长安士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清明上河图(局部)03穿越到宋朝这一次张小渔穿越到了宋朝的汴京,但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嗯,小渔这个名字倒是贴切。这一天是清明节,我随父母兄弟,以及宗族里的亲戚们,一起到郊外为祖先扫墓。一路上梨花飞舞,杨柳吐绿,莺燕翠鸣,路边有很多小贩卖各种吃食和小玩意儿,像集市一样闹热。虽是去祭祖,众人脸上并无悲痛。到了墓地,长辈们打扫墓周,焚香烧纸,我与小伙伴们一一叩拜先祖。祭祀完毕,大人们找一处风景秀丽的凉爽之处,铺上竹席,围坐谈天,吃些小食。与我一般大的孩子却坐不住,玩起一种“斗草”的游戏来。大家先到各处草地里、水沟边、树枝上,采摘一些有韧性的草。然后比赛双方将各自的草打成结,互相拉扯,谁的草先断,谁就输了。这事儿难不倒我张小渔,穿越到古代来,虽然文化比不过你们,斗草还斗不过你们吗?我到一个沟壑边,找了几根韧性十足的车前草,先后与四五位哥哥弟弟比试,果然无一是我对手。哼,穿越了好几次,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儿童斗草图可是高兴太早了,男孩子斗草结束,我发现不远处的几位年长的姐姐也在斗草,但她们是“文斗”。只见她们面前各自放着各式各样的花草,然后依次用对仗的方式报草名,谁采的种类最多,报名最工整对仗,谁就赢了。嗯,这种拼文化的玩法,不适合我,我只能悻悻而退,去玩其他游戏了。注释——踏青祭祖:宋代的踏青活动,多数集中在清明节。《清明上河图》就记录了汴京城郊外及城内的热闹景象和秀美春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人们借清明上坟的机会,在郊外踏青聚会,以至“四野如市”。斗草:这种游戏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就有,到了宋代,斗草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之一写道:“庄下烧钱鼓似雷,目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可见这种小游戏,在孩童之中非常盛行。▲西胡春光04穿越到清朝斗完了草,张小渔直接穿越到了清朝的杭州。我上下打量了自己,这次很符合我的年龄,是位三十来岁的青年。时间依然是清明前后,春光正好,我与三位友人在西湖边游春赏花,一样的风光潋滟,一样的花团锦簇,湖上游船往来,岸边杂耍甚多:走索的,吞刀的,吐火的,舞盘的,跃圈的,好不热闹。我们一路走过,遇到感兴趣的,停下来观看一刻,扔点小钱,又继续往更远的郊外去寻春。所过山村人家,家家户户门上都插了柳枝。野外纤陌,有孩童在放纸鸢,有姑娘在荡秋千,有小伙在踢蹴鞠,还有人拔河比赛……我大开眼界,看来古人的娱乐生活,一点不逊色啊,不像我们那年代,只会玩手机。与友人漫步到一处桃花盛开的水边,我提议坐下来歇一歇。大家欣然同意,坐下赏花时,一朋友拿出一瓶黄酒,叹道:可惜有酒无菜,也没地方热热酒。这里已经远离城镇,没有酒家,有朋友提议,干脆对花冷饮;又有人提议,不如归去,家中热饮。对花冷饮,无花热饮,终归都少了点趣味,这时候,却见不远处的道旁,有一位挑着担子卖馄饨的小贩,于是我赶紧叫住了他。一番商谈后,小贩愿意将担子租给我们小半天,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热酒,可以吃热混沌,更妙的是,他竟然还有卤牛肉卖。▲馄饨担我们请他煮了四碗馄饨,切了两斤牛肉,再把酒温热,对着桃花边喝酒,边吃起菜来,真是人间美事。如此赏花吃酒,吃完后竟觉困乏,当时天气清明,我在草坪上躺下来,不多时竟睡了过去。等我一觉醒来,环顾四周,我又回到了电脑前。揉了揉眼,恍惚做了一场大梦,可惜梦终究是要醒的。清明快到了,不如我们一起出城寻春去?▲春满人间注释——明清春游:明清时期,踏春主要还是在清明节前后,借扫墓之机,顺带出游。踏青时除了游览春光,还会开展一些体育游乐,比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内容比唐宋更为丰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记载了杭州清明踏青时有百戏活动:“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吃食:就跟我们现在出游时会带上瓜果零食一样,古人春游时也会带上一些吃食,但去到郊外,要吃到热食就不容易。《浮生六记》中记载了一件趣事:“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这就是上文故事的原型。此篇内容为虚构,但细节都来源于史实或文学作品,只是用穿越的形式,带大家看看古代的春游玩法,权当一乐吧。
THEEND.
往期链接:
唐朝的一个面子工程,害死了几万人
为了躲避疫情,意大利10名男女跑到郊外生活,结果搞出了一本世界名著
帮忙点个在看,谢您嘞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