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除了祭扫,古代济南人的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发布时间:2020-10-28 16:27:48   点击数:

清明时节,古时候的济南除了祭扫,还会怎么过清明呢?其实,从古代才子的生花妙笔中,踏青、插柳、沽酒、远足等民间习俗都有着全面的展现。下面,跟茂叔走进这些古诗,穿越回古时的清明济南吧。

踏青郊游总相宜

清明时节,天地间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白居易曾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可不是么,憋了一个冬天,在春暖花开时,最大的乐事恐怕就是踏青春游了吧。

元代的赵孟頫虽是浙江人,但这位仁兄成名可是在大济南,一副《鹊华秋色图》足以让他名垂千古,孟頫兄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喜欢乱逛,这不,在某个清明时节,他在济南东郊看到了美景如画,便留下了“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的美句。

清代济南诗人朱缃也描写了清明到济南东城踏青时见到的景色:“轻黄柳线落雏燕,浅碧草痕浅乳鸡……踏青更向前村去,十树梨花开未齐。”雏燕、乳鸡、梨花初绽未开齐……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还能坐的住吗?

沽酒野餐同欢喜“

天气转暖,在家喝点酒,去郊外挖点野菜吧,大美春光,怎能忍心辜负?先看看那些宅男。在泉眼儿边看着竞相涌动,喷珠吐玉,怎一个惬意了得,明代诗人许邦才就体验了一把。

他这样写道:“趵突泉头卖酒家,板桥迤逦跨河斜。东风解得丹青意,画出垂杨间杏花。”在趵突泉边,酒旗在春风中飘摇,小桥将两岸连接起来,杨柳含烟吐翠,中间还点缀着朵朵浅白淡粉的杏花,美景相伴、好酒相随,不高兴都难。

清康熙年间,田雯从主管宝泉局的户部侍郎位置上退了下来,定居大明湖畔。清明春日,他闲来无事,便去杜康泉旁的酒楼上饮酒,看到美景后不能自已,立马写下“波绿乱峰青,蹑屐夕烟扬。帘引燕子飞,雨过辛夷放”,朴素简练的文字丝毫挡不住景色的美。

明代诗人王象春也描述了清明时分济南人到千佛山北麓游玩的热闹景象——“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裁。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人们穿着春衫到千佛山麓赏花、挖菜、野餐,徜徉于青青山色中,倒也潇洒自在。

 泉城杨柳最多情“

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老济南城乡,都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

清明时节,柳树上出现的一缕缕新绿,带着十足的春天韵味,这样的美景自然逃不开文人骚客的视线。

清康熙年间诗人王苹是历城人士,当有人向他打听济南的风景如何时,他这样自豪地回答:“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谁信出门如画里,不须着色李将军!”

意思是济南可比江南美多了,春日的大明湖畔杨柳含烟,我住的地方旁边桃花带雨,七十二泉喷涌更盛,春山之中亦随处可闻泉水叮咚,门上插着柳枝,妇女带着孩子们拿着柳枝编成的玩具……这样的美景,让出门在外的我如何不想“她”。

z

宋代文学家曾巩有“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花开”的佳句;明代诗人晏璧也留下了“杏花开遍柳垂丝,柳下清泉漾碧漪。莫折柔条留系马,绿阴深处听黄鹂。”简直让“柳泉”边的柳色,美得呼之欲出。

Z

在这些诗人的心中,柳树是美好的象征,他们在诗中通过对柳色的描写,也让济南的形象更加丰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光易逝,无论是烟花三月还是最美四月天,我们都该留下最好的韶华意韵,让那时春光经久烂漫!

本文作者闻道·月儿弯

世茂集团编辑出品

如果喜欢请尽情转发、点赞

商业用途转载请联系后台工作人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29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