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基本简介 >> 清明节传统习俗和古诗词有哪些转给孩子
4月4日,清明至。清明节手抄报写什么,有哪些传统习俗?古诗词有哪些,古人是如何描绘清明的?快来书果星球儿童阅读馆一起了解更多吧!
特别提醒:清明节高速免费时间为4月4日0点——4月6日24点,清明放假安排为4月4日到4月6日,共计3天。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是冬至后的天,是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有天清气明的意思,从这时开始,天气清澈明朗,阳光明媚,百鸟啼鸣,柳绿桃红,草木萌发,整个大地都活跃起来。
01清明节的由来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清朝《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个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回春。人们会相约去郊游玩耍,所以古代人过清明是很欢乐的。
那它是怎么变“沉重”的呢?说来也巧,在清明前后还有两个节日,分别是上巳节和寒食节。人们在上巳节祈愿祛除灾病,在寒食节扫墓祭奠先人。
按照当时的历法来算,寒食节总是和清明的日子“撞上”,上巳节和它俩也比较相近。后来这三个日子逐渐融合起来,清明担起重任,结合了三者的习俗:扫墓、插柳条、吃冷食、踏青……
02清明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寒食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03哀而不伤是清明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清明节会带来积极面向新生活的希望感。人们通过扫墓寄托哀思,振作精神来进入新的生活。
中国民俗学家也表示:“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
04清明节诗词
清明
王禹偁〔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夜
白居易〔唐代〕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对酒
高翥〔宋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即事
孟浩然〔唐代〕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黄庭坚〔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宋代〕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你还知道哪些清明节习俗和古诗?欢迎评论区里说说~
更多书单推荐、整本书阅读、亲子教育等干货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