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

发布时间:2025/4/20 12:09:16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导语: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年),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他的父亲宋令文是唐高宗时的大臣,擅长书法和文学。宋之问和他的两个弟弟宋之悌、宋之逊都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各有所长。

上元二年(年),宋之问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年),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

天授元年(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他与沈佺期、杜审言、阎朝隐等文士预修《武周宝藏》一书,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他的诗歌多为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

神龙元年(年),宰相张柬之等人逼武后退位,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立唐中宗复位。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

唐睿宗即位后,宋之问坐罪流放钦州。先天元年(年),唐玄宗即位后,宋之问去世于桂林。

01《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马上是指诗人正在马背上,逢寒食是指遇到了寒食节,这是一个纪念忠臣介子推的节日,也是一个禁火吃冷食的节日,寓意着寂寞和凄凉。愁中是指诗人心中充满了忧愁,属暮春是指春天即将过去,暗含着岁月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意味。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写诗人的眼前景象和思乡之情。可怜是一声叹息,表示对自己的遭遇的惋惜和无奈。江浦是指长江边的渡口或驿站,望是指诗人向北眺望,不见洛阳人是指看不到故乡洛阳的亲友,也暗示着诗人被贬谪的孤独和无助。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北极是指北方的星辰,也就是北斗星,象征着君主的权威和光辉。怀明主是指诗人思念明君,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南溟是指南方的大海,也就是诗人被贬之地,作逐臣是指诗人身为被放逐的臣子,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抗争。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故园是指诗人的家乡洛阳,肠断是指思念之情切切,处是指地方或时候。日夜是指每时每刻,柳条新是指柳树刚刚发芽,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这里用了对比手法,把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春天的欣欣向荣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奈。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被贬到泷州后,在次年春天秘密逃回洛阳探知友人崔融时所作。诗中运用了寒食节、江浦、北极、故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君主、亲友、家乡的深深思念。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音律协调优美,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开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寒食节时洛阳城和陆浑山中两地的花开情况。洛阳城里的花已经开得很盛,像雪一样白,而陆浑山中的花才刚刚开始发芽。这说明了城中和山中的气候有所不同,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追求和发现。诗人从城里转向山中,是为了寻找更深更迟的春色,表现了他对春天的浓厚兴趣和诗意感受。这一句也为下文铺垫了背景和情境。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诗人用“旦”和“夕”来表示时间,用“别”和“卧”来表示动作,用“河桥”和“伊川”来表示地点,用“杨柳风”和“桃李月”来形容景物。这样就把时间、空间、动作、景物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动而完整的画面。

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早上离开洛阳,晚上到达陆浑,而是用“旦别河桥”和“夕卧伊川”来隐含地表达。这样既避免了平淡无味,又增加了含蓄和韵味。诗人用“杨柳风”和“桃李月”来修饰“河桥”和“伊川”,不仅展示了洛阳和陆浑两地不同的春景,也传达了自己对春光的留恋和享受。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诗人用顶针格重复上句中的“伊川桃李”,以突出陆浑山中春色正浓,也体现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诗人点明“寒食”节令,与上句中的“桃李正芳新”相呼应,也渲染了山中的酒香。诗人说山中的酒“复春”,意思是说这是一种用春字命名的名酒,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这样就把春色和春酒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享受和赞美。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结尾用“野老”来指代当地的居民,也可以包含诗人自己。它说这些人不知道尧舜的功德,只是快乐地唱着歌,感受着太平盛世的气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赞扬,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的无所谓。这个结尾不是硬套上去的颂圣之词,而是富有诗情和艺术感的表达,与全诗的内容和风格相统一。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寒食节时从洛阳城回到自己在陆浑山中的别墅,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太平盛世的气氛,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清新流丽,意象新颖优美,格调优雅和谐,音律圆润流畅,兼有诗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03《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岭方辞国,停轺(yáo)一望家。开头直接交代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诗人离开京城,刚刚越过大庾岭,便停下车子,再次回望故乡的方向。这里的“方”字表明了诗人的迫切和无奈,他不得不离开中原,进入南方的边陲之地。这里的“一”字则表现了诗人的眷恋和不舍,他想要多看一眼家乡的景色,也许是最后一眼了。这两句用了“度岭”、“辞国”、“望家”等词语,既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遭遇,为后面的感情抒发做了铺垫。

魂随南翥(zhù)鸟,泪尽北枝花。这两句是诗的转折,从直接叙述转为借景抒情。诗人遥望故乡,只见鸟儿飞向南方,花儿开在北岭。这里的“南翥鸟”和“北枝花”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分别代表了南方和北方,寒冷和温暖,蛮荒和文明。诗人的心随着鸟儿飞向故乡,而泪水却落在花枝上。这里的“魂”和“泪”都是诗人感情的具体化表现,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感人。这两句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诗人描述了山间阴雨即将停止,江上云彩即将变成彩霞的景象。这里的“初含”和“欲变”都是动态的描写,赋予了云雨以生命力。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山水之美,而且暗合了诗人心境之变。诗人看到天气有所好转,也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期待。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结尾从描写自然景色转为直抒胸臆。这里用了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以示自己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不适应南方气候而悲哀绝望。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突出了诗人对生还的渴望和对国家忠义之心。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南方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他过大庾岭时的情景和心情。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象征、典故等手法,使语言既丰富多彩又简洁有力。诗中将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以情动景,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高风亮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优美形式的佳作。

总结: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他的诗歌创作对律诗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宋之问善于运用比兴、属对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点染精致,富有音韵美。他注重声律的规范和创新,使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体制更趋完善,明确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bjj/176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