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活动 >> 佛山人的清明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佛山人对传统节日极为重视,清明期间拜祭先人俗称为“行清”、“拜山”。那么,佛山人在清明节期间都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不知现如今的“后生”们有没有继承这种传统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下!
墓开、墓闭清明节当天为墓开,节后一个月为墓闭
佛山人对清明节有“墓开”、“墓闭”之说。清明节当天称为“墓开”,一个月后为“墓闭”。传说这一个月内阎王爷给先人放假,让他们可以回到人间与亲人相聚。佛山一带,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举行扫墓活动,这时外出工作的亲属都回乡与家人一道带备祭品上山祭祖,仪式颇为隆重。
“墓闭”之日,除了早上奉上糕点茶水请先人“喝早茶”之外,还要提早为先人准备“晚餐”,做好饭菜供奉先人。按照习俗,晚餐要在太阳下山之前奉上,不然先人就不能及时回到阎王那里报到,而成为孤魂野鬼。
门前插柳枝挑选漂亮的柳枝插于门前
清明前一两天,佛山人家家门前插柳枝。插柳有纪年华、避邪、长寿等含义,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与避疫有关。
与插柳有关的传说主要有三个。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晚一点的传说,便是佛博君前文所提到的与纪念介子推有关。再后来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上山拜太公在清明节当天或者当月去上坟
上坟祭祖,佛山人称为“拜太公”。祭祖当天,本宗族子弟集中祖祠午膳,然后,敲锣打鼓上山祭拜。西樵一带就有清明节舞麒麟上山祭祖的习俗,祭祖队伍由麒麟、醒狮作前导,青壮男子抬着数只红烧猪紧跟其后。一路上,各房子孙结队同行,队伍浩浩荡荡,气氛热烈。
拜祭之前,先整理墓地,清理杂草,并放上新草皮和纸钱。拜祭仪式各乡大同小异,摆上祭品,点燃香烛,焚烧金银衣纸,奠茶敬酒,按长幼次序行跪拜礼或者合十鞠躬礼。拜祭结束,燃烧一串长长的鞭炮,声音响亮,红纸撒满墓地,喻意家族兴旺、福荫后人。
祭品寄心意在祖先牌位前供奉祭祖食品
佛山人祭祖一般都会准备烧鹅、烧猪、甘蔗、荞菜、松糕、油煎等祭品。佛山人认为,先人会清明节回家,所以要在祖先牌位前供奉祭品。
每一样祭品都表达了人们对先人的思念和未来生活的祝愿。烧猪,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荞菜,“荞”与“轿”同音,意为请先人乘骄回家之意。烧鹅,“鹅”字在粤语里面与独占鳌头的“鳌”字发音相似,表达了人们希望子孙读书上进、考取功名的想法。甘“蔗”与“借“同音,并保留了青皮和节上的芽,有借助祖先德荫和开枝发叶之意,拜祭完成要在坟前食蔗,食完将蔗渣撒在坟前后,希望大发丁财。
与清明节相关的佛山俚语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清明节祭祖,烧猪是佛山人供奉祖先不可缺少的食物,而“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更是佛山人从小开始就知道的俚语。
佛山人的“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并非按照人头来分,而是按照男丁的数目来分,女性不参与其中。得到太公分的猪肉,寓意着生活顺境,也寓意有身份和福气。后来,这句话衍生出了另外的含义,如:劝诫人不要急躁,只要按章办事,自然会收获自己应得的。
“有咩留返拜山先讲”
在佛山人的日常生活中,吵架时往往不想继续争论的一方会说“有咩留返拜山先讲”。
其原意是指拜山的时候什么都可以讲,又或者一年才到山上拜祭一次先人,所以要抓紧机会把平日想对先人说的话都说出来。
后来,这句话引申为不想听对方说话、不想与对方争论的意思。
“激死老窦揾山拜”
相信佛山人对这句话非常熟悉了,一旦小孩淘气不听话了,让父母生气了,往往会评论他“激死老窦揾山拜”。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气死父亲,到了清明就得上坟。因此,平时要孝敬父母,气坏了父母对自己没有好处,这也是对平时不尊老的人的讽刺。
这句话奉劝年轻人要孝敬老人,更深的可引申到做人做事要厚道,不要自找苦吃。
来源
佛山市博物馆、佛山教育、珠江商报、魅力北滘、顺德图书馆等
编辑
伍俊阳
禅城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hd/1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