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活动 >> 荐读古代人这么过清明节
又是一年清明到!花木芳香,草长莺飞。冬去春来,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
古时清明节如何放假
在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一道,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连放假四天,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而且,那时的“小长假”安排并不需要调休!
到唐肃宗时,或许觉得小长假不够长吧,将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
在中国节假日史上,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黄金周”。
可随着唐宋的远行,也带走了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
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甚至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
虽然不放假,但时人仍坚持进行清明节流传下来的习俗。使这个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不衰。
不过,纵观中国的文学史,也不乏描述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节的诗词: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管脆,万家兑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等种种欢乐。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相传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的节日。由于清明节气就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
随后,寒食节的影响逐渐消失,最终清明节置代抑或说是兼并了寒食节。
清明节正处于春暖花开、食材丰富的季节,同时为了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古代人民创造了众多时令美食。
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香椿芽拌面筋、柳叶拌豆腐……
时至今天,这些美食仍然跳跃在人们的舌尖上。
古代还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平时养在深闰人不识的女子会在清明节解禁。
祭奠先人、踏青游玩,可以说这是古代女性一年到头最自由的时候。
综合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