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活动 >> 米粉肉米粉鱼是我们客家传统名菜
在河南过清明节,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等说法在深工作的郝先生说,在老家安阳农村,每到清明,家家户户会在屋檐下插柳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追思
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家住福田区莲花一村的黄女士今年62岁,来自潮州的她,对家乡清明节的风俗非常熟悉
深圳民俗学者廖虹雷说,这是沿袭过去“分太公猪肉”的风俗据说,吃拜祭过的烧乳猪,会得到祖先庇佑,各方面都会顺利平安
相关搜索:清明
门插柳,头戴柳,以示清明节的习俗作文不忘祖先,在过去,赣州各地都有此风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家家户户插柳的习惯已经渐渐消失不过对于身在深圳,回味老家过节风俗的张先生来说,清明节不吃米粉肉、米粉鱼是当地的又一规矩“米粉肉、米粉鱼是我们客家传统名菜,逢年过节一定会吃,但清明节不可以”张先生说,按传说,清明节如果吃了米粉肉、米粉鱼,故去的亲人便会“瞎眼”,所以这两道菜一定不能上桌
朴籽粿是潮汕人清明扫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朴籽粿是用朴籽树的嫩叶,和米舂粉,发酵配糖,装入桃形陶制粿印或小碗蒸熟,也叫碗酵桃(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深圳]
[河南]煮蛋插柳共祈平安
清明不吃青,走路看不清江西客家人过清明节,第一个讲究就是,一定要吃“清明清明节是否收过路费果”家住福田区梅林一村的张先生是江西赣州人,虽说来深圳十几年,可老家的风俗习惯仍记得很清楚
深圳曾氏宗亲会沙井新桥仕贵公理事会理事长曾国祥介绍,今年3月25日上午8时许,来自沙井、公明、石岩等地6个原住民村庄以及港澳台乃至国外的约600名曾氏后人,携带茶、酒、烧猪、水果、纸钱等,集体前往位于新玉路的祖墓群祭祀现场还有舞麒麟、舞狮子等表演,场面壮观其后,小祭品摆放在坟前供祖先“享用”,烧猪则运送到位于新桥村内的曾氏大宗祠门前,砍碎入锅,与其他食品一起做成大盆菜,席开60围
张先生介绍,“清明果”在赣州也叫“艾米果”,原材料是艾草每到清明节前后,田野里艾草遍地,乡亲们便摘来洗净,剁碎后揉进米粉里,可以做成不同形状,加入不2015年清明节是哪天同的馅料在里面,摆上蒸笼一蒸,颜色翠绿,满屋飘香,非常可口
[潮汕]上山“挂纸”蒸朴籽果
“清明节这天,人们一早起床,把各类粿品、鸡鸭鹅肉等装盘后放入箩筐中,用扁担挑着祭品上山扫墓”黄女士说,到了先人墓前,先点上一对火烛,祈求扫墓顺利随后用锄头、镰刀、簸箕等工具,清扫先人的墓地,除去墓前、墓身上的杂草,添土整坟接下来摆上供品,上香祭拜在祭拜过程中,子女们用油漆重描一遍先人墓碑上的字,一般用红色油漆涂写
时间不止,匆匆又是一年扫墓路上,春意盎然,四野明净点一炷香,燃一沓纸钱,这是清明节祭奠逝者的传统方式在深圳,人们多来自天南地北,家乡的清明节风俗有何不同?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一起了解各地风俗,缅怀故广西清明节放假安排人
除了戴柳,在河南,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老年人常会在这天给孙儿煮鸡蛋“滚灾”老家在河南许昌的李先生称,在老家,家人都会告诉孩子,清明这天吃了煮鸡蛋,就能把灾祸赶得远远的,同时它还象征着未来的生活能够圆圆满满
祭祀将毕时,就要压纸镪,用小石块分别压于碑顶和坟身纸镪是黄白两色的纸条,长约30厘米,宽约5厘米旧时迷信说法,压纸镪作为给亡人阴间花费之用
[湖北]鲜花祭祀习惯传到乡下
而不论是家族式大规模祭祀,还是家庭式分散祭祀,都要烧“金元宝”祭祀当天,每座坟头前烧掉两三袋,给阴间的祖先使用“这种‘金元宝’,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才会折,14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年轻一代都不懂的”曾国祥说
“拜山”归来“分太公猪肉”
在祭品方面,深圳原住民清明祭祀也有一些地方特色,比如宝安地区就有制作清明茶果的习惯曾国祥说,如今的原住民所说的“祭饼”,就类似于“清明茶果”,是一种由糯米、粘米、芝麻等做成的巴掌大小的食品
每到清明节,人们总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回乡和家人一起到祖先墓地拜祭李先生介绍,清明节前人们会将先人的墓地仔细地打扫,并会重新添置坟头如果一个坟上没有新的坟头,就可能是这家人已经不在了所以俗话有“下辈有人没人,就看清明添坟”的说法不过,如今随着花岗岩等质地新式坟墓的流行,这项习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仅在农村还有保留
客家人扫墓叫“挂纸”快到清明节时,看黄历选个清明节的由来适合祭拜的日子,家家户户备好香烛、草纸、鞭炮,带上锄头、扫把,再拎上一只活鸡,便浩浩荡荡出去扫墓“在墓前杀鸡,将鸡血滴在草纸上,然后用石头压在坟头,这叫挂纸,是第二个讲究”张先生说,用锄头理理墓地的杂草,放完鞭炮,烧完纸钱,整个仪式就完成了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
据介绍,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清明节的古诗句先烧纸钱
扫墓的供品,有烫熟的蚶,祭祀将毕时,人们把蚶剥开吃肉,用蚶壳压纸镪蚶壳呈灰白色,状似银两,意为留给祖宗当钱用祭拜结束时,烧纸钱,燃放鞭炮,子孙们祈求来年平平安安,生活幸福
深圳原住民清明祭祀有两类形式,一类是大规模的家族式集体祭祀,一类是每家每户的家庭式分散祭祀两类祭祀的地点不一,时间上也会错开以宝安沙井一带的曾氏为例,大规模的家族式祭祀,一般安排在清明节前的一个双休日(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江西]清明节要吃“清明果”
食品科技网倡导:科学认识食品,合理膳食保健!
潮汕的清明风俗,在大部分乡村地区仍保留完整
早在一周前,白领梁小姐就订了深圳飞往武汉的机票梁小姐的老家在武汉市新洲区一个农村昨日,2015年清明节放几天她正在老家帮父母筹备清明节当天“上坟”的事宜“现如今不仅城里提倡环保祭祀,农村也开始流行鲜花祭祀了”梁小姐在电话中说(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曾国祥说,在清明当天,各个曾氏原住民家庭会自行前往大王墓园等处扫墓祭祖,近年来也有一些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若干天进行不过,从墓园回来,还要在家门口以祭饼之类的物品“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