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清明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0-8-26 18:52:33   点击数: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50802/4668535.html
今日是清明,也是举国哀悼的一天。全国与驻外大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公元年4月4日10时起,全国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在这个庚子年的清明节,请记住:记住这场令人沉痛的疫战;记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记住在风波中的逆行者;记住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记住暗淡日子里,默默抱紧你的人;记得清明寄给他们的一份哀思,一切都值得缅怀,一切都值得追忆。纪念,是为了不遗忘科学杂志《自然》有一篇文章,讲述科学家们发现:“遗忘,是大脑的预设功能。”意思是说,遗忘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可人的一生,“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的记忆。”为了记住,中国人有了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还有就是冬至、大寒、寒衣节、下元节……每一个纪念的日子,都是为了不遗忘。冯友兰说,人理智上知道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可是人心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有时纪念就像写诗,给“死亡”这件事加上了一个诗意的仪式,好让心里那份怀缅、感恩得以安放。清明,是不忘本人最初没有故乡,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漫长流浪的最后一站。他们把定居下来的地方名作为自己的姓,有的将让自己生存的职业作为姓。于是,我们才有了自己的家族,有了自己的亲人。我们学会了用祭祀的方式,感恩先人给了我们今天这个家。幸福地活在这片故土上,是祖辈们对我们的最好祝福。前联合国执行局主席特委叟·莱特说:“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只是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所以‘落叶归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不给祖先蒙羞’就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记得小时候跟着长辈们踏青扫墓时,他们总会领着我去到这个那个墓碑前,讲着先人们的故事:这是你高祖父的二哥,中过榜眼;这是你太爷爷是香港卖茶叶的富商,当年抗战给国家捐了不少钱,建国那会儿就被邀请到天安门观礼……以前只觉得那些传奇的故事有趣,但也不懂大人为什么要讲。后来离开家,到了很远的城市生活。慢慢懂得,常年漂泊人容易忘了自己从哪来、可以回哪去。这些时候却会想起那些故事。作家史铁生曾说:“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清明节,就是一个让你回忆起一切的节日。它让你记起你的来处,记起你的祖辈,记起一代代的华夏脊梁,记起他们曾经也为生活奋斗过、努力过。是为了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清明,学会以爱告别有人说:“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而清明,就是这漫长时间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疗愈。在丰子恺记忆中,他幼时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坟。第一天上自家村里的“杨庄坟”;清明正日,同族五条村,租上两条大船,上“大家坟”;最后一天才是他们一家几口上“私家坟”。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父辈们谈论家长里短,孩童们嬉笑玩闹,何尝不是在告慰祖先:儿孙满堂,家族兴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多少年以后,当年的三岁小儿慈玉,已成白发老人丰子恺,但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他以爱与温柔活了丰盈的一生。自古爱恨离别苦,人有悲欢离合。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最近每次刷手机视频,最怕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离开我们的消息。更难过的是,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在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个时代,他们或许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因为一些选择,一些坚持,却如星光照亮过世界。有人说,当一颗星星陨落,地上的人们只能这颗星星点灯,无能为力。但记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念念清明,念念不记忘他们曾经来过、爱过、活过、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想起弘一法师的四字:“悲欣交集”。人生莫不如此吧,好与不好才构成它的全部,悲与欣都记住,生命才有完整的记忆。今日清明,站在过去与未来,我们选择记住,时时念念,念念时时。来源:物道(ID:wudaoone),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24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