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就该去玩古人陶冶性情的郊游活动

发布时间:2020-9-21 12:54:10   点击数:
点击上方“卓越教育”加入我们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人杜牧一首传诵千古的诗句,就这样把清明节给定性成哀愁幽怨的基调,今天我得站出来为清明节正名——清明节就是该去玩儿的呀。

先秦时期,并未有清明节一说,但先秦之人特别热衷在阳春三月野外郊游。《论语》载孔子之弟子,“鲁之狂士”曾点就在和老师聊志趣时锵的一下来了兴趣,说出了“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的理想。对此,孔老夫子居然是“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大加赞赏。

汉代独尊儒家思想,有识之士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因此不出远门的郊游从形式到内容上更加丰富了起来。魏晋时期,国家长期战乱,踏青郊游成了有识之士坐而论道,更讲究精神层面修身研习,陶冶性情的“小范围”活动。

譬如魏晋时期七位郊游名士,“竹林七贤”便是其中代表人物。据《世说新语》载,七位文人喜欢“竹林之游”不喜纵情山水,唯爱竹之节傲,聚于竹林,肆意酣畅,因此得名“竹林七贤”。阮籍的游兴最浓,不游则已,游必尽兴,“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有不少学者认为,竹林七贤游山玩水,是逃避现实的行为,实则非然,他们是换种方式关心政治,有句名言叫“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便是阮籍游今河南荥阳的广武山时有感而发。

至于盛唐,国力强盛,不但节假日多了,而且清明、寒食节合二为一,老百姓过起节来花样繁多,吃喝等物质享受成了主流。开元十八年二月,唐玄宗感觉“国家富庶,公务趋简”,专门下达了一则圣谕,许百官于春月旬休时,得自选胜地,自行宴乐。该月十八日,自宰相至员外郎,凡十二筵,各赐钱五千缗。

缗就是贯,一贯等于文钱,在那个时代能买三百多头波斯公骆驼,是笔大钱。文武百官可以放春假,随便去哪玩,吃喝反正有国家给买单,帐篷车马什么的,国家包了。

咳咳,公费吃喝的,咱就不说了。但古人在春旬时节,清明时分,哪有那么多愁肠哀怨,该玩玩,该乐乐,要是能效仿魏晋之风,盛唐之态在玩中学,体验一下古人修身养性的郊游日常,品味下文人雅士陶冶性情的活动,那该多好。

所以咱们大语文也力促同学们,珍惜好时光,踏春赏春色,用心去品味春回大地感觉。而咱们大语文文化游,更筹备推出了《学古畅玩》系列线,带领小伙伴们去体验一把古风郊游,感受古之雅士有趣有品味的生活日常。

课程安排

1、拜师行礼,学用礼仪

学做纸鸢

2、仁德之见,百家争鸣

击壤与投壶

3、“棋”台守擂

蹴鞠会友

4、泼墨挥毫,私人定制

灯谜会中来竞猜

5、岭南古园,定向夺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ly/126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