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礼仪 >> 清明节这样过才有内涵明生法师倡议将清明
△
图为明生法师参加全国两会
年3月3日至3月16日,全国两会于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大和尚出席两会,代表佛教界向两会提案,建议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全国素食日”。
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全国素食日”
缘起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悄悄变化,素食已不再是宗教信仰者的“专利”,许多非宗教信仰者出于健康、环境保护及人道方面的考虑,亦奉行素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素食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素食者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在人类饮食结构中减少肉食的比例,环境治理与医疗成本将大幅降低。
一、素食对人类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从古到今,不仅是佛教,世界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也都提倡素食。
《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从心灵环保角度强调饮食慈悲化。《论语》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强调应以素食为主,减少肉食比例。
素食不但营养具足,还可以帮助人们在精神层面实现简单和纯净,实现品格清净高尚,使世界人类倾向和平。
二、素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
世界粮农组织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畜牧生产加剧了世界最紧迫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全球变暖、土地退化、空气和水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提倡素食、减少肉食,可大大缓解畜牧生产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三、素食日和素食文化已成世界潮流
每年11月25日为“世界无肉日”,又称“世界素食日”。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素食团体众多,素食文化发达,一百多个国家基于健康、慈悲和人道的观念出台了动物福利立法,希望通过食素和敬畏生命的方式摒弃一切形式的暴力,并唤起全世界人类对一切生命的珍爱和对生态环境的珍惜。
倡议
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全国素食日”,在清明这一天,要素食布衣,以表孝道。使清明节在具有纪念先祖意义的同时,更加具有精神世界的觉醒、生活习惯的改良、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普世价值。
媒体介入:新闻媒体介入推广宣传素食文化,引导全体公民改变饮食习惯,接受健康饮食形式;树立“低碳”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倡导廉洁节俭社会风气。
国家支持:国家优化产业,停止对肉食生产的补贴,用优惠或奖励的政策引导农民转向有机农耕。使我国早日真正进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社会。
近期热点:
十一世班禅:不要只顾修金身而忽视“肉身菩萨”的培养
圣辉法师:预防城市化进程中“亮化工程”所带来的隐性污染
宽运法师:香港佛教界胸怀家国愿为世界和平发声
“触网”已久的两位佛教界人士谈佛教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
心澄法师:“园中寺”是老大难问题拿钱买信仰严重违背宗教信仰自由
人大代表明海法师提校园贷监管建议需立法严治
寺庙能不能承包?听听出家人的心声
香港高僧谈“港独”:别博眼球了,没有出路!
重磅!年,国家对宗教界的新期待!
中孟高僧同圆两国佛子心愿共践周恩来总理诺言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大公佛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联系我们:fo
takung.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