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礼仪 >> 史上最经典的四首江城子,苏轼十年生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才开始变为双调。
五代欧阳炯用此调填词《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唐圭璋认为本篇用原始题意咏扬子江畔的古城金陵,可知此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子”是曲名后缀。《江城子》这个词调应产生于江城这个地方,歌咏的也是江城之事。
苏轼一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凄美婉转,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充满了悲情,后人无可超越者,可谓该调当之无愧的第一。
〔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恍然如一梦,对你的思念依旧如此之深。你长眠在千里之外,而我也是风尘仆仆的四处奔波,想跟你唠嗑都没地方去。我怕是即使见了,我这“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你也认不出来吧。多少次我在梦里遇见你,就在咱家的窗外,你在梳妆,你回头与我相望,我们却相顾无言,只有泪两行,原来我们真的是阴阳两隔了啊!
〔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首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情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在词的发展史中,以小令咏古是比较少见的,因此这首便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通过晚日落霞,岸草江水的描写,感慨“水无情”,引发思古幽情。六朝的繁华,都随着涛声滚滚东逝去了。最后由眼前之月浮想开来,将人的思绪引向金陵之外、六朝之前的姑苏、西子,把历史的感慨推进一层,构思新巧。
〔宋〕朱淑真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忆前欢”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别的感伤;过片以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绝之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
〔五代〕和凝: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五代〕张泌: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蜒。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秦观: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