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广东人过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发布时间:2020-6-6 16:46:40   点击数: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广东人重传统风俗,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乡亲一起去祭拜先人。清明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可不能忘了祖辈们沿袭下来的传统,我带大家忆往昔。

1、广州:行清,吃芥菜,敬酒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

2、惠州:敛糕祭祖、插柳,敬酒

清明的惠州,除了踏青、祭祀、扫墓等习俗,还有身带末草、包艾粄吃的特有习俗和饮食。在惠州本地习俗中,焚烧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敛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做法。用敛糕祭拜先人外,清明节吃艾粄也是惠州的传统风俗。

清明前后,许多人家门前都插着柳枝,这是惠州的老风俗——插柳。惠州人相信,柳枝和桃树、菖蒲、艾蒿等花木一样,都具有辟邪作用,所以清明时节插柳与身带末草一样,是为了祛秽。

3、东莞韶关:拜山、吃艾粄,敬酒

在东莞,清明期间扫墓叫“拜山”,也叫“挂纸”。讲到祭品,清明节比较讲究的,苹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节节高升,乳猪(代表)全家富贵。

客家人在清明节吃艾粄有不同的说法,而在东莞凤岗,传说是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别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说吃了艾粄小孩子会更乖。

4、潮汕:食薄饼,朴籽粿,敬酒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据说这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演变而来的。明郭子章《潮中杂记》说:“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由此可见,潮汕在明代已有食糖葱薄饼之俗。

朴籽粿是潮人清明扫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据传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区,杀戮掠夺,民不聊生,百姓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人为永记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叶”民谚。潮人世代相传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的风俗,沿袭至今。

5、河源:迄今仍吃清明粄,敬酒

在以客家风俗为主的河源地区,到了清明时节,人们常常会制作应节食品“清明粄”。清明粄食而不腻,属药膳一类,是客家地区具有特色的岁时节日食品之一。

在清明前夕,客家地区的人们便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粄。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头翁)、莘菜、枸杞叶等。

6、肇庆:食蔗要食到尾,敬酒

在肇庆,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7、佛山:插柳纪念忠臣,敬酒

在民国前,过清明节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开村之人。女人是绝对不能上山扫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参加太公分猪肉的仪式。

佛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清明节

花垂泪,燕低飞,清明雨声碎;

游子归,轻烟堆,祭祖莫言悲;

忆旧容,诉往昔,薄酒敬一杯;

生者醉,逝者寐,心愿付纸灰;

数先贤,思遥寄,此情长相随。

忆旧容,诉往昔,薄酒敬一杯,清明这一天十里不同俗,心到神知,怎么敬都可以。

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就有相应的饮酒活动,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里,一般举行家宴时,都要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我们是广东人,就得选择广东人自己的酒敬祖先,敬家人,敬朋友,敬自己........

广东人自己的酒——广橘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2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