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清明最沉痛的一首诗,仅仅28字,道尽了千

发布时间:2021-2-24 1:10:56   点击数: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点击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若要论起写清明的诗词

许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

或许便是杜牧的这首《清明》了吧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缠绵,纷纷飘洒

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该去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遥指向杏花山村

整首诗清新秀丽,境界优美

结尾“有余不尽”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不失为一首传世好诗

杜牧的这首《清明》

写羁旅人淡淡的乡愁,和乡间所遇情景

清丽生动,整体并不沉重

而有这样一首写清明的诗

仅仅28字,却说尽了千古的悲哀

可警醒后世万万年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满身血泪,沾上尘埃

尽管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后

仍然是止不住悲哀之情

风雨飘摇,梨花落尽,寒食节刚刚过去

可明明应该是纪念先祖的日子

却没有几家人前来祭拜

或许是,他们的后人,都已经在战乱中死去

高启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高启

他是元末明初的诗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

久闻高启之才名

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

座上都是巨儒硕卿,高启那一年仅16岁

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

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

明朝建立后,高启应召入朝

得朱元璋赏识,撰修《元史》

清明节就在寒食节次日

这首诗,是高启于清明节所写

那时候,他刚送完陈秀才会沙上扫墓,心中有感而发

回去便提笔挥就了这首诗

短短28个字,却短小精悍

其中点睛之笔

便是那句“几家坟上子孙来”

其中有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一路风尘仆仆回乡祭祖

沾惹满身尘埃与绵绵春雨,行色匆忙

可举目望去,凄清冷淡

不由从心底里弥漫出一股无可救药的悲哀

祖辈墓前,常年萧索无人

而清明节正是祭拜先祖的节日

本该能见到子孙络绎不绝,前来祭祖

可是战争却打乱了这一切

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家人存活下来

在坟前扫墓

这不仅是感慨战争对人们带来

不可磨灭的创伤和灾难

平民百姓,又有几人能在乱战之中存活

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宁为太平区,不做乱世人”

一场战争,世人多少生死难料

百姓何其无辜

俱数化为权力与武力斗争的牺牲品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

满口皆是仁义道德,爱民如子

可掀动战乱之时,却从未想起过这些

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之时

他们或许醉心于即将要到手的更大的权力

又或者坐高堂,宴宾客,潇洒快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过如此,讽刺至极

▼点击下方图片选购▼

《纳兰词》

《诗经名物》

《花间集》

《论语全书》

《诗词大全》《古典诗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nr/134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