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内容 >> 校园资讯清明时节话清明大红门一小五年
清明时节话清明——探寻文化缅怀英烈
“万物皆洁齐,气清而景明。”清明既是中国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兼具人文和自然双重内涵,清明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年清明到来之际,大红门一小五年级同学利用居家学习一周的时间,开展了“清明时节话清明——探寻文化,缅怀英烈”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追根溯源,了解文化
同学们在3月30日至4月2日期间,通过广泛阅读、网络搜索、班群交流等方式,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有关清明来历、风俗习惯、诗词谚语等清明文化内容,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了对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由节气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在同学们的介绍与讨论中,大家都清楚了这与寒食节有关。
在了解清明节来历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发现,中华传统节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演变传承的,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重要脉络。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地域差异,各地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扫墓是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除此而外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激发了文人墨客的诗兴,是文人骚客吟诵的主题。同学们收集了诗词名篇和农事节日谚语,在积累的过程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阶段:主题交流,分享感受
在同学们深入地了解了清明文化的的基础上,五年级各班在4月3日至4月4日进行了《清明时节话清明》主题交流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班群、小组群进行交流分享。
大家讲解清明来历及风俗,吟诵清明的古诗词。通过讲解吟诵,同学们不仅对清明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
观看视频
“民以食为天”,遇到节令节日都少不了“吃”,清明节也不例外。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我国北方有的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南北各地清明节都有吃馓子的食俗等。在主题交流中,同学们居家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清明食品,并动笔梳理了制作步骤,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动手制作清明节令食品,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观看视频
年的清明是个特别的清明,中华大地正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改变,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在人群中分辨不出谁是英雄,可一旦危机来临,总有人挺身而出,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各行各业工作者挺身而出,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直接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白衣战士;是以生命践行使命,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是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真心真情帮助群众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英雄浴血撼山川,抗疫捐躯解倒悬。”抗疫英雄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里,同学们制作英雄卡,写下了想对抗疫英雄说的话,在主题分享“我心中的英雄”版块中,大家讲抗疫英雄故事,抒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及缅怀之意,发扬传承英雄精神,让英雄的精神成为前行的动力。
观看视频
从探寻清明文化到缅怀英烈,同学们对清明的丰富内涵与文化魅力体悟愈加深入,也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感悟到作为华夏子孙的骄傲与自豪。
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当前要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同学们提出了今年的清明节进行文明祭扫、网络祭奠、家庭追思等建议,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第三阶段:反馈评价,促进成长
在实践活动的第三阶段,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反馈评价,结合在前两个阶段中的所悟所得,联系自己的实际,评选出“最佳讲解员”“最佳诗词朗诵”“最佳讲故事”“美食小能手”。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了核心素养,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无花无酒过清明,在这个特别的清明时节,我们一起探寻清明文化,缅怀英雄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晓窗分与读书灯,在这个特殊的学习时期,让我们不断增长知识与本领,为报效国家积蓄力量。加油同学们!加油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