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内容 >> 寒食节汉族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
段时间读了文彪小说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在为作者描述了如此多的人物却时,他对书中频繁提及节日的内容印象深刻。
很遗憾,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在传统的汉族节日中还有一个叫“寒食节”的节日。
寒食节,中国是一个传统节日,在冬至后天,清明节前一两天。一天开始的时候,禁止燃放烟花,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扫荡、郊游、秋千、蹴鞠、前沟、斗鸡等习俗,寒食节持续了两千多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这是关于百度百科的解释,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他被称为冷食节,以及为什么很少有人去过这个节日。
然而我们所知道的清明节是从寒食节一步步演变而来的,除了祭祀和扫墓,我们在超市里看到的清明节食品“青团”也是一种冷食。
没有烟火,没有烹饪,只有冷食,所以一些精致的蛋糕成为最佳选择。
寒食节从何而来?
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王子重耳为了避免战争灾难,被流放到其他国家长达他的大臣介子提总是跟着他左右,不离不弃。
后来大家都知道晋文公崇耳谦虚、好学,善于结交有才华的人,在流亡期间,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国王“晋文公”。
后来晋文公写了一张纸条,他下令放火上山,以迫使介子推开山去会合,然而他没想到介子推不会出山,最终被烧死。
这是“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忠臣的由来,下令将其葬在绵山庙和修祠立庙,并在介子提去世当天禁止燃放烟花和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其实,这些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皇帝。
一个节日不可能无缘无故诞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进行,无论是治国还是民心,都需要一些精神寄托,而这些精神寄托构成了“家”的内容,没有内容的家只是一具尸体,极易被摧毁。
同时,在重耳成为晋文公一代的霸主之后,介的推手并不是为了名利而当官,他对政治纯洁的追求,无论是古代的王朝还是现代的民主建设,都需要这样的诚实人才。
如今寒食节从纪念介禁放烟花爆竹、吃冷食,逐渐演变成对祖先的崇拜,却从不离开祖先,这个节日所崇尚的忠孝诚信观念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继承的。
文化遗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传统,我们不想在将来的某一天逐渐忘记这些节日的来源和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