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又见文化平遥家的清明习俗

发布时间:2019-1-19 13:47:47   点击数:

今天是农历三月三,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再过几日,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又与寒食节日相连,久而之久两者相合且并称。《荆楚岁时记》称:“去冬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焚火三日”。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所以每逢清明节,人们有焚火寒食、上坟扫墓的习俗。有着“千里赶上坟”之说。而且清明节前后三日为“百无忌日”,人们还要进行动土、打灶和房屋修葺。而在我们平遥当地,还有特殊制做面食的习俗。

1.蛇盘儿:家中有几位男人就做几个,但分为两种,结婚成家的是“蛇盘兔”,中间放置一个小面兔让蛇盘起来,即为“蛇盘兔”,民间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未婚男子是“蛇背燕”。揉搓成一条完整的蛇状,头置中间盘成一个圆形,上面背上一个小面燕子,即为“蛇背燕”,燕子为女性的意思,寓意着将来要娶媳妇。

2.燕儿:为家中所有女性每人做一个“燕儿”。制做时将发酵的面团取三小块,分别捏成三个燕子状,眼睛用红高梁嵌入,再将三个燕子并排连在一起,用面绳围住,即为一个完整的“燕儿”。蒸熟后用真红水点缀。

清明节的前一天,平遥话叫“一百五”,是从去年过冬的那天算起正好天,俗称一百五。在这一天,是百无禁忌的。有句平遥话:一百五日,小郭下,修房子抹墙吧。意思就是做些什么事都会一切顺利的。在这一天,平遥人还有吃油糕的习俗:一百五吃糕,小鬼在门前个猫(偷看)。小编小时候炸油糕只有红豆枣子馅的,现在各种口味的可以选择,如长山药、绿豆、花生糖、菜、红薯馅的。不过还是喜欢吃比较传统的红豆枣子馅的。

在平遥,清明节的时候小孩子身上还要带一种叫“红蓝蓝”的挂件,其实就是用布做成的五彩串串。过去有一种刷了桐油的纸叫做红蓝蓝纸,有韧性与硬度,剪好的圆不会起卷,色泽艳丽,而小小的布艺饰品又是以红色为主,固而称之为“红蓝蓝”。现在人们采用两层布刷上浆糊的办法来解决圆圈起卷的问题。

“红蓝蓝”有两种,一种是三岁以下幼儿带的,公鸡下方的七个小圆布分别是黑色代表黑头,白色代表脸部,其余五个为红色;另一种是三岁至十三岁儿童带的,倒数依次为头红、二绿、三宝蓝(平遥民间讲究幼儿一岁送红布、两岁送绿布、三岁送蓝布),剩余两个圆布除黑色与白色外可以随意搭配。其实,“红蓝蓝”上圆布最初的色彩搭配是与五行色有关的。儿童五行不全,需要佩戴五行色来补够五行,这样无论走在那个方位都不会中邪。

“红蓝蓝”结构名称依次分为:笤帚,寓意扫除一切秽物;笔架,寓意挡住煞气和邪魔;谷杆,寓意今年有个好收成;生蒜,寓意驱除瘟气;公鸡(闰年为黄色),寓意驱邪、除害虫;彩色布圆,寓意源于五行色之说;宝剑,寓意辟邪。总体寓意是,清明节孤魂野鬼都出来了,佩戴了红蓝蓝,鬼魂就不敢靠身危害孩子了。“红蓝蓝”为何仅流传于平遥一代,已难以考证,却形象地保留着民间古老的文化信仰和原始巫术的残影,当然也寄托着人们朴素的美好追求,期盼着生活平安,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THEEND

图文

网络

编辑

xiaoXi

小编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治白癜风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13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