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清明丨踏青扫墓,寄托哀思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习俗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斗草是一种以花草作为竞赛道具的游戏,在古代的清明节中就已经出现。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所谓文斗,就是人们采来各种花草,用种类的多和少,或用花草名称对仗是否工整,来做胜负的标准。武斗,就是用车前草的根茎互勾,谁的根茎先断,武斗就失败了。
在清明节这么一个肃穆的节日里,有了斗草的欢乐,对人的情绪是一个很好的调节。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清明美食
在山西,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吃子推馍。子推馍因纪念介子推而得名。子推馍是用白面捏出燕子、蛇、白兔等各种造型,加上食色点缀。千百年来,人们用子推馍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青精饭,又叫乌米饭。青精饭在明代之前就有了。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青精饭是用乌饭树树叶熬出的汤汁浸泡糯米蒸煮而成的。新鲜出炉的青精饭香甜可口、颜色乌青,饭中的糯米更是散发出大自然的清新。
在闽南地区,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吃润饼。润饼又叫“春饼”,由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着春笋丝、胡萝卜丝、包菜丝、韭黄、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馅料,不仅营养丰富,还嫩脆甜润。制作润饼的过程虽然繁琐,但一家人一起制作润饼是亲情与民俗的碰撞。
在安徽、江苏等地,一种叫“馓子:”的清明食品非常流行。它以麦面或米面为主料,是一种环状的面食,色泽黄亮,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后入口即化。它最早也是作为寒食节的寒食而诞生的。
清明诗词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来源:综合网络整理
END
长按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