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和清明有关的作文怎么写
清明节
年4月5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最早和“谷雨”、“惊蛰”一样,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其实是与寒食节有关。春秋时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所以有的地区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过寒食节,比如山西省;也有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的;甚至有的地方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
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却打好行装,悄悄的到隐居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早已死去。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02
清明节的发展历史
一、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二、融合上巳节习俗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三、后续发展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受汉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苗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03
清明节的古诗词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花。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04
清明节的美食
一、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是江南一带百姓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二、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作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三、清明果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味美。清明果的皮是由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每年清明前,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她们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
四、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五、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清明螺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05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一
又是一年清明节。
一大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和妈妈向公墓驶去。因为那里,安息着我的爷爷,我们要去看他了。车里无人说话,空气就像一潭静止的水,没有人朝水中投一粒石子儿,也没有风吹过后的层层涟漪。
很快,车停了,公墓到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仿佛阴阳相隔的界线,安静而严肃。我推开车门下车,捧着鲜花,低下头,眼中含着泪。我跟着爸爸妈妈,一步一步地,向爷爷的安息地走去。
看到了,看到了!墓碑上爷爷的照片格外清晰,他方正的脸庞上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上扬的嘴角挂着和蔼的微笑。他在看着我!似乎我叫一声爷爷,他就会像往常那样抱抱我,为我理一理垂到眼前的乱发……“爷爷,我来看您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地喊出来,泪水模糊了双眼。我跪下,恭敬地献上鲜花。我伸出双手抚摸着爷爷神采奕奕的照片,似乎感觉到爷爷把我搂在怀抱中的温暖……
往昔的一幕幕,如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回放。爷爷,我小的时候,您经常把我顶在头上、扛在肩上、驮在背上,逗得我“咯咯”笑;我生病了,身为医生的您为我输液,帮我把苦药碾成碎末调进糖;当我遇到困难时,您给我信心和勇气……可是,幸福为什么要在四年前突然定格?您上午还在为别人治病,下午却与我们永别。您抛下了您最疼爱的孙女,去了另一个世界。想到这儿,我的泪水又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妈妈在爷爷墓碑前放好水果,爸爸敬上了一杯酒,可这些又怎能表达我们对您的深深思念呢?爷爷,我相信,另一个世界的您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的思念会穿越生死和时空送到您的身边,您的爱会依旧伴着我们今后的每一天!
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到了!
清早,我一起床就看见奶奶正在准备扫墓的东西。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出发了。
我们加快脚步往山上走去,不多时来到了太婆的墓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爸爸和爷爷一起清理墓四边的杂草,我和妹妹拿出抹布擦拭墓碑,奶奶和妈妈把带来的茶食、水果、蜡烛、香摆到供桌上。
祭拜正式开始了。爷爷点燃了香,我们依次向太婆的墓碑鞠躬。爷爷告诉我们,那时家里很穷,是太婆含辛茹苦把他们三个孩子带大,太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这个家庭。听了爷爷的话,我站在太婆的墓碑前,又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祭拜结束,我们告别了太婆,又来到了太公的墓碑旁。太公的墓碑这边很干净,我们就省略了清扫任务。奶奶点燃蜡烛,上好香。我在鞠躬时默默地许了一个愿望:愿太公在天堂一切安康,保佑我们一家人幸福平安,保佑我和妹妹考分。我相信,太公一定能听到。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有了太公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和妹妹一定会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三
清明节到了,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西山公园去扫墓。我们扫的不是亲人的墓,而是革命烈士的墓。
这天早上,妈妈早早地把我和妹妹叫醒,我们一起坐公共汽车前往西山公园。一路上,微风拂面、春意盎然。
我们从西山公园的大门入园,公园里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我们走进烈士纪念馆,看着满墙的烈士照片,我内心很激动。他们是英雄,为了革命,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出馆后,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把纪念碑前的鲜花整理好,把花圈扶正。我恭恭敬敬地向纪念碑行少先队队礼,表示对烈士们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左权将军的像前。左权将军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壮烈牺牲。只见左权将军拿着望远镜凝视着远方,他的目光威严中带着慈祥。我想,他看着老百姓如今过着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定特别欣慰。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今天的家国兴盛与人民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先烈们的美好理想。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携手今天,面向未来,同心同德去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为建设伟大富强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长按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