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仓山旅游清明踏青怎么玩不妨向古人学一
清明小长假即将来袭,
你准备好去哪里踏青了吗?
白居易诗说: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你知道吗?
中国人历来就有踏青的传统,
而且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会玩!
以下是关于“踏青”的科普时间~
踏青,又叫探春、踏春,唐代李淖的《秦中岁时记》中曾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这便是踏青一词的由来。旧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二月二日和三月三日三种。
比如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讲的就是三月三日踏青节,皇室亲贵游宴曲江的情景。
——百度百科
说了这么多,那么,
古人踏青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据说不同时代还有不同的玩法!
先秦时期
早在周代时,人们春天就喜欢结伴出游。尤其是青年男女,更是纷纷借着春游的机会谈起了恋爱。
《诗经》中的许多名篇,都与此有关,比如那首著名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这首诗写的大概就是:某男同学在春游途中遇到了女神,从而一见钟情的故事。
在我们仓山,
也有这么一处浪漫之地,
它就是
有一个遥远的传说,在闽江的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叫爱情岛。每一个向往爱情的青年,都希望带上他所钟情的姑娘来到这里。
和TA,登上爱情岛,看水波荡漾,听水鸟啼鸣。
和TA,漫步在爱情岛里,迷失在湖光春色中~
魏晋时期
汉代时,政府特意将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定为“上巳节”。但到了魏晋,又将上巳节的日期改到了农历三月三,后代沿袭,成为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便是王羲之在三月初三这天,与谢安、孙绰等贵族,到郊外宴饮后诞生的。
而且,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盛行,春游踏青也带上了“亲园林、返自然”的玄游色彩。当时的许多清流名士,都争相到郊外去,观风赏月,吟咏山林。
说到观风赏月,吟咏自然
最先想到的便是
高盖山自古就有“八闽西岳”的美称,海拔.2米,览城效果佳,专门打造的豁然台景点位于休闲步道约米处,是览城观景的绝佳胜地,可饱览半个福州城美景。
伴着春风,一路随着休闲步道慢慢攀登至山顶,当在豁然台上登高远望之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便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唐朝
唐代时踏青叫做“游春”。长安市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曲江。曲江在长安东南郊,是个人工湖,开凿于隋朝初年,虽属皇家园林,却对市民开放。
由于新科进士的放榜也在上巳节前,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曲江边游人如织,有一家老小出动的,有三五闺蜜结伴而行的,更有会聚京城的学子们借此机会尽情游乐。即所谓“曲江游宴”。
时至今日,
虽再无“曲江游宴”,
但亦可闲游,
赏乌龙江之美景。
芦苇,是湿地公园最常见不过的植物了,道路边、河岸侧、滩涂上随处可见。目之所及,都是芦苇,春风阵阵吹来,一株株芦苇迎风起舞、摇曳生姿~
乌龙江湿地公园里,米木栈道、硫华菊花带、观鸟平台、连绵的芦苇丛······走在其间,吹着清风,赏着美景,惬意无比!
漫步至乌龙江边,若有闲情,亦可静静地坐在江边欣赏老翁垂钓亦或是倾听一曲江水的歌唱~
宋代以后
宋代至明清以来,上巳节逐渐衰落,人们更多选择在清明节外出春游,“踏青”的说法也正式流传开来,还设有“踏青节”。
这一时期,踏青没有了太多的讲究,变得更随意简朴,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成了主流。而游乐的项目也以体育运动为主。
相比之下,宋人更喜欢蹴鞠(踢足球),明人更喜欢荡悠千,清人则迷恋放风筝。
相比较于古人,
我们更多的则是欣赏美景!
清明小长假还未来临,
下的黄花风铃木
却已进入了盛花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黄花开”。没有叶子陪衬,满树流金,映衬着“福州蓝”,春天就这样不期而来了。
微风吹来,黄花迎风摇曳,亮眼而优雅,真可谓:满城尽带黄金花,只待君如约而至!
以上图片:微博
花小样的年华正所谓:人间最美四月天,
一年春光最好时,
赶紧约上三五好友出门踏青吧
特别说明
关于《活在历史长卷里的濂江村》的地名用词问题说明
如上,上期发文后,有细心的读者发现文章标题为《活在历史长卷里的濂江村》,但是实际内容并不只限定于濂江,还包括林浦的其他地方,小编查证后赞成其观点。特此说明。读者可点击“阅读原文”再次查证。
林浦村属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管辖,包括狮山、濂江、绍岐、福廉4个自然村。
——百度百科
综合编辑
小仓
文章来源
综合亮点传媒;网络
图片来源
微博
Ezer丶;花小样的年华;网络特别注明:以上图文版权均属原作者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