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春暖山河,天地清明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模
人间四月天,流莺纷飞,春和景明,过不了多久就是清明了。清明既是时令节气,又是我国传统的春祭节日。清明追思,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可外出踏青,赏景怀情。
清明节气春色正浓,美好的春光当然要画下来!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清明节主题手抄报+文案素材汇总,抓紧给小朋友们收藏备用吧~
手抄报模板
清明节主题手抄报以清明追思或踏青赏春景为主题都可以,重点是突出大好春光,杨柳、鲜花、小燕子等都是常见的素材。
文案素材
手抄报模板准备好了,在绘制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进,充分发动自己的小脑筋哦~下面是一些文案素材积累。
01清明节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02清明节习俗
1.荡秋千。荡秋千其实是清明节传统风俗,荡秋千的历史非常古老,古时候秋千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讳改为秋千。
2.踏青。清明时节,春色正浓,人们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人特意于清明期间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3.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的成活率高。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4.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清明时节放风筝不仅在白天,夜间也放。夜里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飞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清明扫墓唐朝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扫墓时,人们通常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并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等。
注:本文中所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