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生活百科清明节的来历,何时被定为法定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
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什么意义?
第一,法定清明节假日,用以扫墓祭祖,用以追思先人,感念先人的功绩,饮水思源,弘扬孝道。特别是教育那些亲情已经淡化了的青少年孝敬父母、敬重老人,强化亲情纽带,强化子孙赡养父母祖父母的义务观念,以此奠定和谐社会的第一基础。
第二,法定的清明节假日,用以亲戚团聚、朋友团聚、同学同事聚会和郊游,用以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和友好,特别是先加强亲属之间、乡党之间、单位之内等较小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情谊,然后推而广之加强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友谊,使和谐社会建设有制度性的且合乎民俗的保障。
第三,清明节的全部民风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文化,可能还不只是孝亲敬祖、敦睦亲情乡情而已。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化习俗还传承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理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活理念。当万象复苏、天气清明、春光明媚之际,我们以张开双臂拥抱自然的开朗姿态,在青草地上与亲友联欢,其意义就不仅仅是体育了。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