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盘点这些老常州的清明习俗,你知道几个

发布时间:2016-11-4 21:51:17   点击数: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常州人很看重清明这个节日,因此习俗也很多。一起来看看这些老常州的清明习俗,你还知道几个?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起源

在常州地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寒食节的起源,据说是与春秋的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有关。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上位。重耳以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不料山火却将介子推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民间便有时日禁火之举。

寒食节吃冷食

在古代寒食禁火,只能吃冷食,家家户户在节前就纷纷制作甜干饼、锅摊饼、冷粥以便下咽充饥,寒食节里街上卖干饼的小贩特别多。有诗云:“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饧饼。”今天,寒食禁火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了。因为连续几天吃冷食毕竟对身体有害,它的消泯应是社会生活形态的进步。但介子推淡泊名利,激流勇退的精神,值得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的“寒食帖”,就是对寒食节最好的写照和诠释。

常州人清明节吃什么

油煎大团子

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

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是常州地区的食俗。《随园食单》中载:“捣青草为汁,和粉如团,色如碧玉”。做青团要到田头路边去采艾草叶、小麦叶,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最近一段时间,正是青团销售的旺季,常州各大超市和食品店的青团正在热卖中,抓紧时间尝鲜哦。

清明节习俗

插柳桃

清明这天,常州很多人家习惯在门口或灶间插上柳枝,小孩子则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有的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

扫墓祭祖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节日。节前,常州人有“上坟”的礼俗。旧时实行土葬,先行清除坟周的杂草败叶,补好坟墩上缺损之处。然后以白钱纸放在墓顶,用泥块或瓦片压住,叫做“飘纸钱”,再点燃香烛,摆上酒菜、糕团,按长幼辈份依次跪拜,同时焚化锭箔。祭毕,供品悉数送给坟亲,只有鱼是要带回去的,以取“富足有余”的吉兆。

吃祠堂酒

清明节“吃祠堂酒”,也是常州人过节的一项活动。祭祖仪式由族人公认有威望的,或按辈分的族长主持,对着祖宗牌位或遗像行跪拜礼,传承前人“睦族敦宗,慎终追远”之礼。现在多数以分散的形式来纪念祖先,何种形式不拘,但不能忘记祖宗。否则,就成了“数典忘祖”。

清明作节

常州乡下有清明作节的习俗。这天,运村、牛塘桥、洛阳、孟城、焦溪舜过山、吕墅、小河黄山等地,都要置备酒菜,盛邀亲眷朋友吃“清明昼饭”。大家春风满面,轻装秀面,欢聚会餐,充满了融融春日的欢乐氛围,别有一番情趣。

放“断线鹞”

清明节还有放“断线鹞”的习俗,说这天是春季放风筝的最后一天,此后,小麦拔节,不能再踩,往往故意将风筝线铰断,任其飞走,寓意这年的晦气可被断鹞带走。记住,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回来的哦。

荡荡秋

清明节当天,常州的孩子们还会在树上挂两根绳子“荡荡秋”玩耍。“寒食清明荡秋千,酷似飞鸟益身体”。记得小时候还有的人家以柳条穿上小麻糕挂于屋内高处,至“立夏”日取下来给小孩吃,以取“高高在上预防疰夏”,这也是一种美好的象征。

踏青远足

清明前后,久住城市的常州人还有结伴到郊外踏青远足的习俗,看看桃红柳绿,呼吸新鲜空气,饱览大好春色,既能活动筋骨又能愉悦身心。眼下,正是清明小长假期间,趁着放假去常州郊外走走吧。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7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