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如东人的清明习俗烧经祭祖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我们如东人在清明这一天家家户要烧经,在外地的人也会赶回来祭祖,关于烧经还有有很多的规矩,今天我们就一起老侃侃:
首先说,给祖宗办的“酒席”,要放在前头屋(堂屋)里,摆放时,要把台子横过来放,即台缝要跟前后墙平行,以示宴请阴间祖先(阳世之人的饭桌都是台缝朝着大门,如朝南房子,台缝就须南北向),东、西、北三面放凳,空出南面,围上绣花台围,摆上香炉烛台、点香焚烛。摆放碗筷数以本家去世的先人数而定,一般“请”到户主的祖父母辈,包括先祖先母、先父母,还有夭折的兄弟姐妹(成年的)等,有的人家还“带”上去世的姑父母、姨父母等,之所以要带,或因其本家无子女烧经,或与所“带”之家关系特别亲近,视之如父母。
烧经时,台上放菜也有定数,最少4碗,通常为6碗或8碗。用什么样的菜,也是约定俗成。豆腐、茶干是必不可少的,百叶、粉皮都可上桌,所以,穷人家往往说“烧个豆腐羹饭”。其次得有一碗整条的红烧鱼,通常是白鱼(链鱼)、青鱼(草鱼),谓之“青青白白”。不用鳊鱼、黄链头(鳙鱼),因鳊鱼头太小,花鲢头太大,不规矩。摆鱼碗得鱼头朝里,是为让财气游进来。其它用菜,一般是红烧肉、狮子头、蛋饺子之类,鸡、蛋、虾等也可用于作飨。
再说上饭的程序。迎合阳世“酒过三巡”的俗规,祭祖烧经也要酒斟三次,三次酒斟过,就要盛饭。盛饭用茶碗,盛满后扣在另一茶碗里,使碗面隆起呈馒头状,寓“发”之意。端上桌,饭上插一双筷子,让祖宗们吃起来。
盛饭之后,晚辈们依次磕头。磕头的气氛很肃穆,在香烛前面地上放一草垫,从家中年长者开始依次朝北叩拜,双手按草垫,头舂下至额头近地面,直起身来再拜,共拜四下,再站起身唱喏(chàngrě如皋音相似),意态很是虔诚。
磕过头,就是“烧经”了。据考,“烧经”本是烧化由孝子去庙里向和尚“请”来的经文,据说这种经文烧化可以超度死者早日脱离地狱,转世投胎。后来,人们附会阴间社会与人世间一样,“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使死者少受或免受地狱酷刑,处处需要金钱铺路,便改为烧纸钱了。半个世纪以前,人们都烧化锡箔摺制的“银子”(如东音为库儿),“银子”有多种摺法,式样也就五花八门。还有就是黄草纸仿照古钱币式样刻出的“纸钱”和黄草纸裁剪成小块以关革线串起来的“锭”。后来,有人仿照人世间的纸币,以木板刻出“冥国银行”版子,手工印刷制作“冥票”。自电脑盛行后,更有以当代人民币图案、美元图案印制的仿真钞票,各种金元宝、银元宝以及金银首饰等等,名目繁多。于是,有人便将“烧经”改写成“烧金”了。
本地根治白癜风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pischool.com/jrqy/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