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_清明节_清明祭祖 >> 节日起源 >> 清明节开车游玩三原,美食美景,快哉快哉
???三原人联盟猛戳上方,是老乡,就支持吧~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绿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这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一首诗,相较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更欣赏“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后者的轻松、明快将前者的忧愁、寂寥稀释淡化,除去在清明时节对亲人的追思、悼念外,更多地是让幸福生活的人们一定要珍惜和把握身边人。“清明”二字会让脆弱的心有一个矫情的理由,也会让爱人的心有一个释放的理由。"三原"是一个我和老公早就说好要去的地方,是一个老公向我描述了无数遍的地方,是一个我从未踏足而又想往的地方。清明一早我们刻意没吃早点就出发奔向三原。当然,这不是因为我懒,而是老公说三原的小吃那叫一个好吃!我呀,得为那些听着就流口水的小吃留些肚肚不是!“豪小子”终于载着我们一家进了三原县城,北方的小县城基本大同小异,路上就不多做啰嗦了,老公驾驶着“豪小子”带着我和老妈直奔目的地——三原“老黄家”。噢吼,这让饥肠碌碌的我十分开心!当然还有我那贪吃的老公和我那馋嘴的老妈!瞧瞧,这就是坐落在三原县政府大街什字东南角的“老黄家”。门口是一群一群滴吃货。瞧仔细了,这就是传说的泡泡油糕。巨大的一只啊!据说这巨大滴泡泡油糕的渊源竟然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的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见风消”。油糕上薄如蝉翼,白如雪霜的一层小泡泡,真的是入口既化,芬芳醇香。哈哈,这是让我认认真真开过天空的泡泡油糕。这是“千层油饼”,又名金线油塔。呵呵,它还有个俗气且难听的名字叫“抹布串油饼”。个人觉得“抹布串”最形象了。吃起来口感不错,咸香的油饼喧软不腻,就着咸辣鲜香的小菜细品起来有滋有味。对了,吃油塔还有个说法呢:抖一抖,精神抖擞。抖二抖,天长地久。抖三抖,越抖越有。臭老公没告诉我们,直到我们吃得盘干碗净才知道还有这么一说,来不及了呀!这个宝贝叫“窝窝面”,有吃货叫的很直接——一面三吃。细心点儿,你会发现它不仅仅三吃噢!嘴放小,不然三窝面一口就吃完了,那就成一面一吃喽!!!哈哈这张啊,老公说我吃的很认真。吃过三原的小吃,在老公的引领下,我们一家沿着人行的便道一路步行来到了位于三原县城且全国有名的城隍庙。三原县政府门前老公边走边看,两眼很忙噢,一路前行都忘了跟在屁股后面的我了。城隍庙到了。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东渠岸街中部,与龙桥中学相邻,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年),距今有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的山门。说实话,这么富丽堂皇的城隍庙山门还是第一次见识。山门东西八字墙上有“苍龙训子”和“鱼龙变化”的砖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正门前建造一座十来米高的歇山九脊重檐牌坊,坊额上书“威灵昭应祠”。坊上木雕“龙戏珠”、“凤还巢”、“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给人以博大雄浑之感。山门前歇山一字形水磨砖影壁,高十余米,中间镶嵌有透雕的“鲤鱼跳龙门”。影壁前铸有一对丈八高的铁旗杆,气宇轩昂。我和老妈妈山门前留个影。进得山门,一条中轴青石甬道呈现在眼前,庙内楼、殿、廊、庑、亭按主次对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上。山门内东西两边是嵌有岳飞所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又称“三绝碑”。过了片廊,向前行,一道琉璃盖顶、雕梁画栋的木牌坊矗立眼前,上书“陟降在兹”,下雕典故栩栩如生。向北的第二道石牌坊,额上石刻“明灵保障”,竖扁上刻“监视”二字,额坊上雕着“十八学士登赢洲”、“三顾茅庐”等典故,造型典雅,雕刻别致。门扇上精美的木雕。城隍庙内,中院主殿外的石鼓早就被游人爱抚的溜光水滑了。城隍庙内的大戏楼。戏楼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九脊歇山式建筑,它以前重檐后单檐建筑艺术而著名。在额方、雀替、挂落等构架上木雕着“苍龙戏鳌”、“凤鸣朝阳”、“龙吟虎嘯”、“威狮祥麟”等飞禽走兽,神态自然有趣。每逢庙会、节日庆典之时,都在此楼唱大戏,以祭祀、祈福。穿过戏楼,来到中院,院内庑环殿宇、曲屋连属,东西十八间廊房内有唐代出土文物和历代瓷器陈列展览。中院两边的钟、鼓二楼,隔殿相对,两楼均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建筑。楼体承托在十二根明柱上,挺拔醒目。甚至有些故宫角楼的风范O。第四道木牌坊位于中院,是全庙最大的一座,上刻“明灵奠佑”,坊上斗拱重叠,奇巧精密,木雕满棱,昂头上雕刻着童子,形制俊秀各异。?牌坊的后面就是城隍庙内的主殿——城隍殿。城隍殿是由献殿和拜殿组成的大殿群。拜殿内陈列着十殿阎君,十八层地狱庙藏画。庙藏事虽已残破,但却仍鲜艳生动。十分有趣,我也塞了一张票,老妈妈说我闲不住。城隍殿前铁铸的焚纸楼。呵呵,老娘叫香炉。寝宫。厚墙为木质雕壁镂花,琉璃盖顶,别具一格,现为三原县历史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种文物,用我手中的相机带大家伙看看吧。木雕的“八仙”。放大些,好有爱,非常想拿回家去!!!木雕的土地爷、土地婆,身上的彩绘还依稀可见。挺丑的弥勒——唐代的。精美非常的瓷雕“送子观音”——明代的。精巧的水磨砖雕——明代的。庭院深深深几许,院落重重重几何。朱漆彩绘、花团锦簇的城隍庙到此游览就结束了。经历了此番游历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多了不少见闻。接下来,我们要去哪里呢?呵呵,老公早就安排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去李靖故居。跟着我的镜头一起去吧!去李靖故居前,我们先去了三原的古龙桥。通向古龙桥的青石板路,有年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是下雨时走在青石板路上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一定很美吧!建于明万历年间,历经十二年才建成的古龙桥。此桥是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复合式石拱桥。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技术内涵丰富在我国桥梁史上留有名籍。历经四百余载,仍坚固如初。依着古龙桥修建的叫新龙桥,据说行人还能使用,但已不能通车了。桥栏上的石雕,基本上没有完整的了。宏道书院。老公的外婆年少时读书的地方,听老公讲,那时这里是个女校。本想好好看看老人家年少时的学堂,但因大门紧锁只好作罢。走进李靖故居,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的花树,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树,小小的花朵精细如粉瓷,淡淡的清甜沁人口鼻。枝槾遒劲的紫藤,繁花缠绕。故居内一方小小的院落。要是属于我们家,那该多好啊!!!园内小桥、流水、人家。天色很快的暗了下来,豆大的雨点儿打在身上,收起像机,我们匆忙出了园。坐在车里,我提意去“周家大院”,老妈说:“算了吧,天也晚了,再说雨也不会停。回家吧!”我不信,就说:“您怎么就知道雨不会停,那万一停了呢?”老妈又说:“放心,你奶奶说的‘鬼不走干路’
今儿是清明,再说,也玩的差不多了。”好吧,听老妈的,回家喽!回家给不爱出门的老爹爹讲讲一天的见闻。老爹爹就爱听我讲,说我讲的呀,比说书的还热闹呢!呵呵
(来源:闪电车迷)
特别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贵在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新新水月洞天)
★欢迎三原老乡们多多投稿给我们,一起为三原家乡做代言~!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三原人微社区: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